全面推进拆旧复垦 人民日报点赞广东“又一次敢为天下先”

08.04.2018  11:53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又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系统部署。落实中央精神,广东很快就有了针对性的新举措——日前发布的《广东省全面推进拆旧复垦促进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方案(试行)》(以下简称《方案》)提出,合理引导农民将旧住宅、废弃宅基地、空心村等拆除复垦,腾退出来的建设用地指标以公开交易的方式,流转用于城镇建设,并把收益返还给农村、农民,用于脱贫攻坚和新农村建设。(3月30日人民日报)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近年来,广东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消耗了大量的土地资源。前行路上,珠三角核心区地市的土地开发强度普遍接近“天花板”,用地指标紧之又紧,土地“瓶颈”越发明显,基本是“无地可用”。而与此同时,农村有大量废旧房屋、空心村等占用宝贵的建设用地。来自广东2016年末的统计显示,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达82.19万公顷,占全省建设用地面积的40%,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达242平方米,为人均城镇建设用地面积的2.5倍,利用较为粗放。有限的土地资源和不断增长的用地需求,让粗放的土地利用方式难以为继,迫切需要改变原来外延式扩张的用地模式,重新挖掘内涵用地,进行土地政策创新。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的重大战略部署。这是未来促进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总战略,也是未来我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显然,要想真正做到乡村振兴,必须以改革创新的思路,清除阻碍农业农村发展的各种障碍,激发农村各类要素的潜能和各类主体的活力,不断为农业农村发展注入新动能。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当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在乡村最为突出,其中农村基础设施和民生领域欠账较多,农村环境和生态问题比较突出,乡村发展整体水平亟待提升,国家支农体系相对薄弱,城乡之间要素合理流动机制亟待健全。这就为各地探索解决好城市用地紧张与农村用地粗放同时并存的矛盾问题提供了有利契机。

改革创新,广东又一次敢为人先走在前列。面对问题,早在2008年开始,广东就按照国家有关总体部署,在15个地市开展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农村复垦一块土地,节余的建设用地指标就可用于城镇建设。不过需要指出的是,原有的增减挂钩政策只能限定在同一个县域范围内,不得跨县区流转,由此也让城乡要素统筹流动的效果大打折扣。此次更进一步,大胆创新,结合中央精神制定针对性新举措,在全省范围内全面推行拆旧复垦农村闲置建设用地,实现用地指标全省流转,对城镇建设用地日益紧张的广东来说,无疑是促进城乡之间要素合理流动的创见性思路。对此,人民日报给予大力点赞,广东又一次“敢为天下先”。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按照《方案》,复垦指标通过广州耕地储备指标交易中心设立的交易平台进行公开交易,即可供各地市政府购买。所得收益扣除成本后,净收益按5%、5%、15%和75%的比例,分配给县级财政、镇级财政、土地所有权人和土地使用权人,既能缓解城镇用地指标的紧张,更美了乡村、富了农民,无疑是“一石三鸟”之举。

率先行动,“敢为天下先”的广东走出一条新路为全国提供新经验。实际上,放眼全国,这种现象远非广东独有。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总量的扩大,土地资源供应不足的问题逐渐成为了制约许多地区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首要因素,突出的表现是建设用地指标越来越紧张。此种情形下,广东《方案》提出的合理引导农民将旧住宅、废弃宅基地、空心村等拆除复垦,腾退出来的建设用地指标以公开交易的方式,流转用于城镇建设,并把收益返还给农村、农民,用于脱贫攻坚和新农村建设无疑为解决这一矛盾提供了良方妙计,不仅有助于形成绿色发展和生活方式,促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和美丽乡村建设,而且有利于实现土地生产要素的合理优化配置,形成城乡融合发展的新局面。(南方网  李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