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蚊今年来得早 疾控部门提醒及早预防登革热

30.04.2015  12:07

伊蚊爱白天咬人,传播登革热;库蚊爱晚上咬人,会传播其它疾病

东莞时间网讯 早上睡醒后发现被蚊子叮了好几个包,会不会患登革热?

省疾控中心专家说,传播登革热的伊蚊主要在白天叮人,尤其是日出前后1-2小时和日落前后2-3小时,都是伊蚊的叮咬高峰,夜晚叮人的主要是库蚊,但也会传播流行性乙型脑炎等疾病。

本月中旬,毗邻广州出现全省首例本地登革热病例,比往年早了两个月,据省疾控中心监测,今年传播登革热的白纹伊蚊活跃的时间比往年提早,防控形势严峻,还于近日发布了登革热风险提示,称登革热本地疫情风险逐渐升高。

东莞市疾控中心监测,今年东莞蚊媒密度和去年差不多,目前尚无本地感染登革热病例。东莞的蚊子主要有库蚊,占比约92%左右,其次是伊蚊,占比例约7%左右,伊蚊主要生长在小积水中,市民要清积水、灭蚊虫、防叮咬,远离登革热。

今年蚊子和登革热病例都来得早

记者从市疾控中心知道,每年7-11月是东莞登革热高发期,东莞目前尚无本地感染登革热病例,但本月中旬,广州出现全省首例本地登革热病例,比往年要早两个月。

省疾控中心首席专家、传染病预防控制所所长何剑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与往年相比,今年的本地登革热病例比往年早来了两个月,登革热的传播媒介是白纹伊蚊,没有蚊子就没有登革热,但和去年相比,今年传播登革热的白纹伊蚊活跃的时间也比往年提前了,往年3月还没发现成体的白纹伊蚊,但今年在3月就出现了。

何剑峰分析,一是去年暖冬,登革热发病是全省历史上最高的一年,东南亚及南美巴西等国登革热疫情形势依然严峻,以目前来看,这个时期广东的登革热输入病例比往年要多。

因此,省疾控中心近日还发布了登革热风险提示:称今年以来东南亚及南美巴西等国登革热疫情形势严峻,目前我省登革热疫情以输入性散发病例为主,随着气候转暖、雨水增多及各地蚊媒密度的上升,我省因输入病例导致本地传播的风险徒增,本地感染病例仍随时可能发生,如不及时控制,发生区域性暴发或流行难以避免。

登革热本地疫情风险渐升高

正如专家所言,去年全省登革热疫情严峻,东莞全年累计报告登革热病例288例,其中本地感染病例210例,输入性病例78例。

今年登革热防控形势如何?何剑峰也表示,风险高并不等于一定有病例发生,病例数达到去年高峰的可能性不大,而且登革热是可防可治,即使得了也无需恐慌。

专家分析,今年4月份以后,随着气温的上升和降水的增加,各地的蚊媒密度将逐渐升高,登革热本地疫情发生的风险将逐渐升高。

东莞市疾控中心专家提醒,虽然目前尚无本地感染病例,但随着气温的升高,降水的增多,再加上我市居民普遍有养水生植物的习惯,非常有利于蚊子的繁殖,并且毗邻我市的广州市已经出现了本地感染登革热病例,因此,我市登革热的防控压力也将逐渐加大。

专家提醒,登革热可防可治,市民不用恐慌。传播登革热的“罪魁祸首”是白纹伊蚊,俗称“花斑蚊“,在广东省分布广泛,喜在居民家中花瓶、小鱼缸、托盘中的清水繁殖。清理蚊虫孳生地(积水),防蚊灭蚊是预防登革热的根本措施,希望广大市民人人动手,清积水、灭蚊虫、防叮咬。若出现突发高热、皮肤潮红、头痛肌肉骨痛等症状,要及时就医。

温馨提醒

伊蚊叮咬高峰时间:

日出前后1-2小时

日落前后2-3小时

东莞时报讯  (记者  邓文燕)  今年传播登革热的元凶——伊蚊出没时间比往年早两个月,最近,省疾控中心连发几条微信提醒,让市民坚持跟蚊子死磕,防控登革热。

根据东莞市疾控中心往年监测,一年中,蚊子有2个密度高峰,分别在5~6月和10~11月,

经监测,东莞的蚊子主要有库蚊,占比例约92%左右,其次是伊蚊,占比例约7%左右,库蚊主要生长在污水中,污水多的地方及其附近就会分布较多的库蚊。伊蚊主要生长在小积水中,小积水多的地方及其附近就会分布较多的伊蚊。居民家里出现最多的蚊子是库蚊。

传播登革热的伊蚊主要在白天叮人,尤其是日出前后1-2小时和日落前后2-3小时,都是伊蚊的叮咬高峰,市民要注意做好防护措施。夜晚叮人的主要是库蚊,会传播流行性乙型脑炎等疾病,所以市民晚上也别忘了做好防蚊措施。

知多D

1.伊蚊虫卵也会带登革热病毒

登革热是由俗称“花斑蚊”的伊蚊传播的,广东省内的伊蚊主要有“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两种。

伊蚊叮咬了登革热病人或隐性感染者后,登革热病毒会在伊蚊体内大量复制。带毒的伊蚊再叮咬其他健康人时,就会将病毒传播给他人,从而导致登革热的广泛传播。

带毒的伊蚊还会在繁殖时通过虫卵将病毒传给下一代,使新生代蚊子同样携带登革热病毒。

2.伊蚊最喜欢将卵产在干净小水体内

伊蚊会把卵产在家居及户外环境的水体里,经过约10-12天,便发育成成蚊。

户外常见小积水:楼顶常年不用的蓄水池、楼顶花园、花园地表小型积水、地下车库消防井、户外废置盆罐中的积水等。

家居常见小积水:养富贵竹、万年青等水生植物的容器,饮水机水槽等。

3.清除积水才能彻底灭蚊

疾控专家建议,要防蚊灭蚊,有条件的家庭最好在家里装上纱门、纱窗。白天,尤其是清晨和黄昏时,别在树荫、草丛、凉亭等户外阴暗处逗留过久。户外活动时,应穿着长袖衣裤,在外露的皮肤及衣服上涂防蚊水。涂抹时要注意:不可接触伤口,不可接触眼和嘴,在耳部也要少用。不要让宝宝自己涂,应喷在大人手上后再涂抹到宝宝身上,但不要涂在儿童手部,防止经手入口。如果皮肤过敏则应立即停止使用。

即使采取化学、物理方法杀灭了成蚊,若家中有积水,则很可能成蚊已将虫卵产在水中,经过15天的生长发育,新一批的成蚊又将出现。因此,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定期翻盘倒灌清积水,才可真正达到灭蚊的目的,预防登革热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