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多天从早陪到晚 “天鹅爸爸”将告别天鹅宝宝
2000多天从早陪到晚
“天鹅爸爸”今年将告别天鹅宝宝
他最放心不下的是,下一任饲养员知不知道天鹅的习性,能不能好好照顾它们
本报通讯员 费静怡本报首席记者 王湛/文王磊/摄
黑天鹅可以说是浙大紫金港校区的“网红萌宠”。自2014年起,几乎每一代小黑天鹅破壳而出时,都会吸引媒体的关注和报道。而浙大黑天鹅饲养员王化帮,也因此为同学老师们所熟悉,被大家亲切地称为“天鹅爸爸”。
今年,是“天鹅爸爸”在浙大工作的第六年。第五代黑天鹅宝宝,也在今年春节顺利破壳。而今年6月,“天鹅爸爸”将退休了。面对钱报记者采访,60多岁的王化帮最放心不下的就是他离开之后,下一任天鹅饲养员能不能如他一样耐心细致地照顾小天鹅。
上午9点半,王师傅喂完了大黑天鹅、白鹅和鸽子,回到了紫金港校区东三车库的小屋里。
十来平方米的房间里,摆着一张床、一个柜子、两张桌子、一台电视和两台监控显示器。电视机兀自播放着,饲养黑天鹅宝宝的泡沫箱摆在电视机前边,小黑天鹅时不时发出不安分的叫声。“天鹅粘人。”王师傅说,“我不在的时候怕它们跑出来,电视机开着有人声,它们以为我在这儿,就不跑了。”
清理粪便,更换泡沫箱子底部垫着的报纸,重新添满食盆和水盆,又拿出吹风机吹干小黑天鹅们的尚不成熟的羽毛。王师傅熟练而麻利地做着这一切,还不忘向钱报记者解释一下:“小天鹅的毛得吹干,不然一会儿出去容易生病。”
整理完这些,王师傅带着小天鹅们到求是大讲堂前的草坪上“放风”。萌萌的小天鹅们一被放到草坪上,就引来了路人们的注目。小朋友们拿着菜叶怯怯地伸出手去喂小天鹅,随行的大人们则纷纷拿起了手机照相。毛绒绒的走路还不稳的小天鹅们总是能戳中人们内心最柔软的地方。
王师傅坐在一旁,视线或停留在孩子们身上,或停留在小天鹅身上,眉梢眼角藏不住的愉快。
偶尔有路人询问:“这是小鸭子吗?”
“这是黑天鹅宝宝。”王师傅回答的语气里总是充满了骄傲和自豪,接着就打开了话匣子,“这几只是今年正月孵出来的,大的几只是初一初二出生的,这两只小的是初八初九出生的……”
“刚开始养天鹅的时候,很多人跟我说,这东西难养。我就说,不一定,咱们走着瞧。”在王师傅的悉心抚养下,黑天鹅的数量从2012年的15只增长到了现在的24只。
“想让黑天鹅自己孵蛋很难,所以我们就让白鹅帮着孵。第一次孵养的时候,孵了35天,小白鹅都孵出来了,天鹅蛋一点动静也没有。我还以为蛋坏了,后来才知道,白鹅的孵化期只有35天,天鹅得孵40天。”王师傅回忆起第一次孵化天鹅蛋的经过,历历在目,“还有就是白鹅蛋的孵化温度是38~40℃,天鹅得39~41℃,温度要求也不一样。”
2013年10月,台风引起了大量降水。启真湖湖水漫涨,淹没了围栏,黑天鹅纷纷从圈养的地方跑了出来。王师傅划着船一只只将黑天鹅捉回来,为了防止天鹅再次逃跑,王师傅在湖上守了一夜,直到第二天水位降下去。
王师傅早年离异,和自己的孩子们的联系也很少。日子于他而言,并不容易。
“生活生活,就是生下来干活。”为生活,王师傅曾从河南老家辗转青岛、深圳、北京等多地打工谋生。直到2012年5月,60岁的王师傅来到了浙大,遇到了如今深爱着的天鹅。
相比于谈及家人时的沉默,一说到天鹅,王师傅的眼神一下子就被点亮了。对于无牵无挂的他来说,天鹅或许是唯一的情感寄托,“有时候,我晚上做梦都梦见黑天鹅在水里游来游去。”
4点多起床,准备好天鹅宝宝们的食物,把泡沫箱搬到屋子里,然后出去喂大黑天鹅,喂白鹅,再喂鸽子,分别打扫它们的笼舍。9点半左右回来带着小天鹅出去散步活动。10点半左右带着天鹅宝宝们回到东三车库里。下午又重复一遍这个过程。一天大概要喂食4次,也有时候是6次。晚上收拾停当还得时时注意着湖上对着黑天鹅棚的监控,凌晨十一二点才能入睡。
一年365天,这样的日子王师傅重复了6年多,从没休息过。
今年6月,王师傅就要退休了。最放心不下的,还是他的黑天鹅们。“也不知道新来的人知不知道天鹅、鸽子的习性。”王师傅说,他希望能工作到12月,等天鹅宝宝长大一点能下水了再走,“我身体可好了,干得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