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32岁的脑瘫儿子 一对7旬夫妻不得不在广州乞讨

10.05.2015  14:05

  [ 摘要 ]在家乡遭白眼,半月前重回广州,老人担心走后孩子咋办?

常翠芳给儿子喂粥,她一手托着从儿子嘴里流出的食物。

儿子小杨的轮椅已十分破旧。

  在家乡遭白眼半月前重回广州 老人担心:自己走后孩子咋办?

  大雨过后,广州的空气清新得被洗过一样。几天前,在惠福西路与诗书路交界的十字路口,伴随着暴雨声和32岁脑瘫儿子小杨的嚎叫声,70岁的河南人杨光正 (音)和67岁的妻子常翠芳(音)在路边睡了一晚。四年前,也是在这里,记者第一次见到他们;四年后,这一家人还在这里。老人说,两年前他们曾离开广州, 但为给儿子看病和躲避村里人的冷眼,半个月前他们又回到广州,以乞讨为生。

  文/广州日报记者秦松 图/广州日报记者陈忧子

  5月8日22时,惠福西路与诗书路交界的十字路口有不少拾荒者和打工者在路边“下榻”。

  32岁的小杨上身穿着一件印有“救救孩子”的白色T恤衫,下身穿着一条红色的短裤,瘦弱的身子蜷缩在屋檐一角,身下垫着一张尼龙纸和薄垫。他面部表情极不自然,脸部肌肉用力撕扯着,嘴巴里不时发出嚎叫声。

  与小杨相隔一米的地方,杨正光和常翠芳正准备躺下。他们垫着的是从老家带过来的薄毯,两把打开的伞朝外,阻隔马路上的车辆声,“床头”是一台破旧的轮椅。

  四年前,杨光正一家已在这里出现;为何四年后仍在这里呢?他告诉记者,为给儿子看病,多年前他们一家三口就来到广州,以乞讨为生。两年前,他们曾一度回到家里,不过,半个月前他们又回到广州。

  杨光正操着河南口音告诉记者,他们老家频频遭到村里人白眼。“地刚种下没多久,就让别人家的鸡给刨了、羊给吃了。”加上妻子身体又犯病,他们只好又选择了回到广州,一边挣钱养儿子,一边给妻子治病。对于选择来广州的原因,常翠芳说:“因为广州好。

  虽然两位老人自身都患有疾病,但孩子仍是他们最大的心病。“我希望好心人能帮我们买一张带坐便器的好轮椅,这样他的屁股就不会坐烂了。”杨光正和常翠芳提出了这样的心愿。

  记者留意到,与一般轮椅不一样的是,这个轮椅的座位是镂空的,这样是为了方便儿子坐着拉屎。不过,由于使用多年,这张轮椅已经十分破旧,为了让儿子用着舒服,两老就在座位上垫了两张布。

  两老告诉记者,小杨生出来就是脑瘫,现在还患有癫痫,但他们却从来没打算放弃孩子。两夫妻对记者说:“就这一个娃,生出来了就要带着。

  担忧:我们走了,他能不能去福利院?

  昨天清晨7时许,杨正光已经收拾了大部分行李出去乞讨,常翠芳则在帮儿子简单清洁之后,正在给儿子喂食。记者发现,小杨已经换了一条干净的裤子,正坐在轮椅上。小杨食欲很好,一下子就吃完了两罐八宝粥和两个小面包。

  “他不会自己吃,也不能干活。”常翠芳有一些无奈,但仍耐心地用手托着儿子嘴巴里溢出的食物,扔进身旁的垃圾桶里。“之前我们都要在轮椅前绑根绳子,不然走着走着他就会摔下去。”常翠芳边说边查看儿子的脚,她心疼地发现,儿子的脚上有些红肿发炎。

  “只要有一口吃的,他就不会死;他一定活得比我们还长,但如果我们走了,他咋办?”说起未来,常翠芳很迷茫,“他又不会吃饭,每天还要从床上搬上去搬下来,我们两个走了之后,他这样的人能去福利院吗?

  给小杨喂完早饭,常翠芳将一大包药和换下来的衣服塞到轮椅后,伞和脸盆放在轮椅上,水壶则挂在轮椅前方,一路推着儿子到光孝寺附近开始了新一天的乞讨生活。



前5个月中央企业完成投资1.7万亿元 同比增长12.5%
  新华社北京7月3日电(记者王希)国务院国资委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1至5月,中央企业完成投资1.新浪广东
农业农村部部署高温防御工作 落实抗旱保苗关键措施
  新华社北京7月3日电(记者于文静)据中国气象局新浪广东
端午节假期出游人次破亿 文旅产品服务丰富
  新华社北京6月24日电(记者徐壮)文化和旅游部24日公布2023年端午节假期文化和旅游市场情况。经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综合测算,全国国内旅游出游1.新浪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