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旬患者卖房搬家当起医务志愿者
八旬患者卖房搬家当起医务志愿者
羊城晚报记者 陈学敏 通讯员 简文扬
7年前,因为主刀医生的“仗义”,她得以及时切除病灶,延续生命;4年前,为了报答当年的救命恩人,当时已经84岁高龄的她自告奋勇当起了医务志愿者,一当就是4年。如今,医院将她和医院的故事推荐参选广州市民政局“公益人·公益事”,为的是把这颗凝结着医生和病人爱的种子传播。
当年,他一把刀救了她
在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简称中山六院),医务人员都认识洪苏今——洪老师,因为这位洪老师和他们像亲人一般相处了7年。
上周,在医院住院部20楼肿瘤内科一区,羊城晚报记者见到了这位可爱的老人——眼睛大大圆圆,肤色白里透红,如此一位慈爱的老太太无法看出已经是位“老病号”。
医护人员悄悄告诉记者,经过多次手术和治疗,年迈的洪老师身体状况不容乐观,但她仍乐观积极地去面对。“她常常跟我们讲历史,说新闻,每天坚持两个小时学习英语。”医护人员介绍,洪老师的记忆力很好,至今还能记住非洲50多个国家的国名。洪老师的画工相当不错,不但可以精细地描出世界地图,还能准确画出人体解剖图,又会刺绣,是名符其实的“心灵手巧”。
2007年初,时年81岁的广州退休老教师洪苏今被诊断出患有结直肠癌,由于当时医院床位不足,洪老师只能轮候手术。机缘巧合,当时还是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简称中山一院)肠胃胰外科主任医师的兰平刚好到洪老师候诊的医院会诊,得知洪苏今的情况后,兰平当即决定将洪老师送到中山一院安排手术。
“‘我也是老师教出的学生,一辈子最敬重老师。这个刀我开,我来救您!’他当时说的话我永生不会忘记,他是我的救命恩人。”时至今日,洪老师躺在病床上仍对当年医生的仗义出手深怀感恩。
自从那“一刀”的救命之恩,洪老师与兰平结下了不解之缘。2007年中,由于工作调动,兰平医生调到了位于员村二横路的中山六院任副院长。于是洪老师就卖掉了淘金路的房子,搬到了员村二横路。
如今,她当起了志愿者
2010年3月中山六院志愿部成立,那时已经历4次手术的洪老师顶着84岁高龄,报名成为了首批医务志愿者,也是志愿者队伍中最年长的一位。“医生救了我的命,我也要尽全力去救他人的命。”谈到为什么年纪这么大了还劳心劳力,洪老师这样回答。
在这四年的志愿活动中,洪老师一位接一位地看望住院的癌症病人,用自己的抗病经历安慰开导患者乐观积极地面对病情,配合治疗。在中山六院的住院部,患者们都将洪老师当知己当亲人,老师出现的地方总是充满欢声笑语,不管是医护人员、病人,或是病人家属,大家都亲切地唤她“洪老师”。
据医院志愿部负责人李秀敏介绍,志愿部成立4年来共举办过大大小小近两百次活动,大部分老人都参加了:“洪老师从不计较得失,游走于病人的床旁,指导病人如何去面对手术、如何面对手术后的自己,还为病人家中准备参加高考的孩子书写提纲……”
就这样,四年来,只要身体状况允许,洪老师总是换上志愿服,在病区传递正能量。当身体状况不允许的时候,她会在家中折千纸鹤,托志愿者送给病友们。如今,老人的身体每况愈下,她仍然坚持在病床上折千纸鹤。“这里面有很多祝福,送给病友,祈祷他们早日康复,笑对人生。”每当有志愿者来看望她,她都这样叮嘱这些“同事”切记要把千纸鹤送到病友手中。
“她就是这样,不顾自己年事已高,身体有病,还是经常记挂着别人,帮助别人,把自己的乐观心态传递给身边的人们。”李秀敏说。
谈医生:我心中充满感恩
谈自己:我其实没做什么
“洪老师的身体其实是熬坏的。”李秀敏告诉记者,作为一名教师,洪老师原本应该在55岁就退休了,但因为学校教师资源紧张,她又主动请缨回到讲台,再度过了12年,“洪老师有哮喘病史,但她还是在讲台上坚持了36年。”
采访中,洪苏今也向记者笑认:“在当教师的时候,我晚上吊针,白天上课,几乎每年得一次肺炎,但有什么办法,学校需要我,学生需要我,我是豁出去了,呵呵。”而多年的辛劳换来的是桃李满天下,李秀敏笑道:“洪老师的衣服都不需要买,都是学生们送的,每年教师节来探望洪老师的学生们络绎不绝。”
记者了解到,2012年洪老师的老伴离世,两个儿子一个在国外,一个工作忙,只能偶尔探望。于是每逢过节,医院上下都和她一起欢度庆祝,嘘寒问暖,让老人很是感动。提到医院里的医务人员,洪老师几次都认真地重复:“兰医生是好医生,他是我的亲人,医院上下的医护人员都是我的亲人。我没有什么可讲的,心中只充满感恩。”
在中山六院,医务人员都很喜欢跟记者谈“洪老师”,一些病友在得知她住院后甚至常常回来探望,“大家都很爱她,很尊敬她,她就像阳光,温暖着身边的每一个人。”一位护士这样向记者形容。
由于感情深厚,洪老师当年的主刀医生兰平没有接受采访,他不愿提及老人的病情,每次查房,兰平都很伤感,又很无奈。“他就像对待母亲一样对待洪老师,洪老师病情恶化,他最揪心。”医院的一位工作人员说。
对于这么多年坚持下来的志愿服务,病床上的洪老师只是说:“我已经88岁,让我遇见这么好的医生,得以延续生命,已经是上天的恩赐。作为老师和志愿者,我本就应无私奉献,不图回报;作为病人,我时刻感恩,更加尊重生命。我其实没做什么。”
原文链接: http://www.ycwb.com/ePaper/ycwb/html/2014-04/23/content_427635.htm?div=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