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九连冠”|9旬抗美援朝老兵刘秋胜:保家卫国,是我一生最大荣耀

05.08.2020  09:21

■老兵刘

抗美援朝的战争硝烟早已散去,但留在老兵刘秋胜记忆中的那些往事依旧清晰。他在危险的时候挺身而出,在战场上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经历了生与死的考验。他同千千万万志愿军人一道,用自己的满腔热血书写出这段不同寻常的历史。

八一期间,刘秋胜从“宝物箱”里把勋章拿出来,一一佩带在身上,然后伸出颤抖的右手,行了军礼。这些宝贝被他视为最重要的东西,在和平年代弥足珍贵。为了保家卫国毅然上了战场,而今依然坚持学习,始终关心国家大事和家乡建设。“虽然退休了,但党员这个身份永远不能退休。”刘秋胜说,只要有能力,就要多做有益的事,有一分光发一分热。

赤胆忠心奔赴前线

出生于1930年的刘秋胜,1951年入伍,同年10月随中国人民志愿军远赴朝鲜参加抗美援朝战争。来到朝鲜战场后,刘秋胜被安排做警卫工作,给一名团长做警卫员。“那时战场形势瞬息万变,敌人的战斗飞机也是没完没了轰炸,我们都是沉着应对。”回忆起数十年前激烈战斗的场景,刘秋胜依然记忆犹新。

刘秋胜记得,有一次在执勤警卫任务过程中,一架飞机从远处向他们这边飞过来,没有进行俯冲就直接投下几个炸弹。敌人想来个措手不及,但他们身手敏捷,及时找到掩体躲避,“当时炸弹离我最近,巨大的爆炸声后就感觉一些重物压在我身上,瞬间没有知觉,很快晕厥过去。

幸运的是,当时几名战士从泥土堆中把刘秋胜救了出来。战友们都说他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刘秋胜没有多想,等身体稍有恢复就又投入战斗。

在朝鲜战场,这样的惊险场面刘秋胜经历过不少。“当时从大岭山跟自己一块参加志愿军的一名战友,在朝鲜战场上战斗时被敌人的飞机炸死,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都在全力抵御敌人的进攻,面对疯狂的敌人,大家自始至终都没有退缩。”刘秋胜表示,危险如家常便饭,但大家始终保持大无畏的革命精神,英勇奋战打败敌人。

在那段烽火岁月,让刘秋胜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场在869阵地的战斗。当年中国人民志愿军发射的炮弹非常猛烈,战场上的枪声几乎听不到,全部被巨大的炮弹声所掩盖。炮弹声持续了数十分钟,志愿军战士在炮弹的掩护下勇敢向前冲,最后成功拿下这块阵地。

回忆起战斗的日子,刘秋胜百感交集,眼里不时闪烁着泪花,他深深地怀念这些跟自己并肩作战过的老乡兼战友。据悉,当时大岭山籍奔赴朝鲜战场的21名志愿兵,到现在健在的只有刘秋胜一个人。

年过九旬心系家乡建设

日前,记者见到了这位身材消瘦但精神矍铄的英勇老兵,虽然年过九旬,但思维清晰,语言流畅。他戴着军帽,胸前挂满了各种军功章和纪念章,与人交流时面带笑容,精神状态很好。

1954年,刘秋胜跟随志愿军从朝鲜回国,先是在山西省大同从事国防建设,同年回到东莞支持地方建设。每到一个地方,他始终坚定理想信念,牢记革命军人本色,积极参与各项建设,为地方发展积极贡献自己的力量。

即使退休多年,刘秋胜依然保持着读书看报的习惯,时刻关心国家大事和家乡建设。“虽然退休了,但党员这个身份永远不能退休。”刘秋胜说,只要有能力,就要多做有益的事,有一分光发一分热。

在刘秋胜的卧室里,摆放着一个书柜,装满了各类书籍,上面还摆放了他年轻时的照片以及参加志愿军时的纪念品。每一样物品对他来说都十分珍贵,都承载了他在抗战时期那段红色过往。刘秋胜说:“我这一辈子,经历了保家卫国的历程,这是一生中最大的荣耀。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不仅是为了提醒我们铭记历史,也告诉我们要珍视和平,走好未来的路。

记者 袁健斌 通讯员 蒋兵华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