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9旬老人寻回抗日老兵身份 怕挨斗曾隐瞒逾半个世纪

27.08.2015  18:47
90岁的温汉光精神矍铄,向南都记者讲述自己投笔从戎的经历

    开篇语

  在70多年前那场影响整个世界的抗日战争中,历史选择了他们作为抗战的先锋。他们身怀民族大义、一心拯救国家脱离苦难。岁月流转,昔日英姿勃发的年轻战士已变成容颜苍老、步履蹒跚的老者。但内心深处,那份深藏已久的记忆却从未褪色。

  9月3日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纪念日即将到来之际,南都记者探访珠海仍在世的抗战老兵,用笔和镜头记录下他们的抗战往事。让我们再次透过历史的硝烟,回望那段抗战救亡的岁月。

   乱世中,人的命运就像水中浮萍要么随波逐流,要么在激流中奋起抗争。

  “我过去想的是读书入仕,因为日本人侵华,我在解放前的人生就成了读书,从军,离开学校,再参军,前面几十年就干这两件事了。”隔着70多年的时光,珠海90岁抗战老兵温汉光第一次向公众回忆起自己投笔从戎、抗战卫国的经历,也讲述了他与抗日名将蔡廷锴将军之的情谊。

  很长一段时间,老人因为怕挨斗,隐瞒了自己曾经的身份,这段秘密在尘封60多年后,直到2015年8月19日,珠海市金湾区民政局负责人陪同老人到广东省档案馆找到了他参军的确凿文件,才得以重见天日。

   逃亡生涯

   衣服破了 从死人身上扒衣穿

  温汉光出生于广东罗定一个书香世家,祖父温泽臣是晚清的秀才。1926年出生的温汉光作为这个家庭里的独苗,被家人寄予厚望,希望能在学业上有所成就,学而优则仕。

  温汉光说,自己读书时很用功,但读初二那年因为自己顽皮学打麻将被学校开除,他哀求校长不要将自己被开除的事情告诉家人,并允其留在学校旁听,一年后他以旁听生的身份考上当地知名的高中罗定中学。

  但考大学时,温汉光报了中央大学等几所名校未被录取,1943年7月他跑到桂林,在广西大学读先修班(相当于进入大学前的预科班)。

  战火很快波及广西,1944年8月桂林全程疏散。温汉光不得不结束求学生涯,与三个交好的同学结伴逃亡贵州。

  “逃难时我身上一分钱都没有,只有一个箩筐,一面小锅、一个锅铲、一把刀子,还有一点用来充饥的锅巴,”温汉光说,当时到贵州的路上到处是难民,走出不久几人便被人群冲散失去联系,他只得独自上路。

  温汉光回忆,锅巴很快吃完,他常饿肚子,晚上睡街边或户外,为了找口饭只能一路走,一边打短工,卖过报纸、给人挑水、做饭,衣服穿破了,就从倒在逃难路途上的死人身上扒衣服穿。

  走了一两个月,温汉光来到湘黔交界的贵州麻尾镇撞上了日军一小股先遣部队,被抓走征为挑夫。温汉光担心被杀,每次休息时就会坐在地上,双手合十,作打坐状,装扮成佛门弟子,希望日本人放过自己。”

  被抓的第五天,温汉光终于等来了一个机会。这支日军需搜集粮食,安排温汉光和另外两三个被抓的苦力带着几个日本军人进村。进村后,他们找到了些粮食还有肉,先饱吃了一顿,往回走的时候,温汉光瞅准靠山的一条小路夺路而逃。

   立志报国

   一则招募 让他投笔从戎

  辗转到贵阳时,温汉光已经逃亡了105天,体重从出发时的130多斤锐减至70多斤,“瘦得只剩下皮包骨。

  温汉光幸运地碰上了中学时代的校长,后者引荐其到贵州兴仁小学当老师,他刚预支3万薪水,正要上路,偶然看到一则招募青年军的布告,立即改变主意,投笔从戎。

  温汉光说,过去他一心读书,经过这一次逃难才明白有国才有家的道理。如果不参军报国,一旦日军打过来,没有一块地方能够安稳。

  因为文化程度高,温汉光被分配到青年远征军205师山炮第一连当炮兵观测员。当时炮兵是高级军种,待遇好于步兵,危险性相对小得多。后来的文件证明,温汉光1945年1月正式入伍,部队地址在贵阳修文。

  在部队训练时,温汉光营养不良,有一次扛一颗45公斤的炮弹时摔倒受伤,腿上被砸的大疤至今仍清晰可见,“当时一点都没觉得苦”。

  抗日战争已进入尾声,温汉光并没有参与多少次对日作战。他回忆,自己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对日作战是1945年4月,湖南雪峰山战役打响,他所在的炮兵部队 作为援兵增援湘西大会战。当时整个战斗打了两个多月,自己负责观测,每次就在距日军阵地两三公里的高地观察日军分布、机枪手等重火力位置,然后报告给计算员测算距离、方位,实施炮击,“没有遇到什么危险,当时日军节节败退,我们这边远征军已经回来,有坦克,天上有盟军的飞机,炮火也比日军更厉害。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战败投降,在军营里的温汉光听到消息,兴奋得跳了起来,”这是我人生中最开心的日子。”

   命运转折

   拒绝赴台 后参加解放军

  1946年4月,温汉光退伍复员,被保送入广州中山大学读法律系,直到1949年国民党败退。当时中山大学被整体转移至台湾,温汉光和行李都被拖到船上,但出发前一刻他跳下来,因为只读到大三尚未毕业,便写了个在读的证明。最近,这份证明也在广东省档案馆找到了。

  “国民党很腐败,我不跟随他们,”温汉光说,还有一个原因自己是家中独子,自己走了,留在家中的母亲便无人照顾。

  回老家不久,温汉光就在罗定连州参加了解放军粤中纵队第四支队第十四团,成为一名游击战士,并参与对国民党残留在广东的部队作战。后来发现的多份文件证实了 这一经历。老人回忆,自己曾经和战友攻打盘踞连州路得金矿一个保安团,击毙头目赖汉雄,缴获一挺机枪,解放前接连打了几场仗,因为作战勇敢其在解放后 1950后一度被介绍入党,但十几天后就被清除出来,“因为有人举报我曾经在国民党青年军当兵,说我假装积极、混入革命队伍。

  但这一小插曲并未影响温汉光和游击队员们的战友情谊。1978年之后,在部队战友的几次聚会上,温汉光也都获邀参加,他至今仍保留了与战友的通讯录、往来信件等物件。“当时游击队里,我的年龄算是最小的,现在大部分战友都不在了,”温汉光不无惆怅地说。

   重见天日

   抗日经历 尘封大半个世纪

  清退回家乡后,温汉光那段参加国民党军队、与蔡廷锴相交的经历让他遭受冲击,因为祖父是秀才,有四亩田,他又被划为地主成分,几次受到批斗。读过大学的他没有工作,只能在家务农,捡牛粪。

  1977年,“四人帮”被打倒,温汉光才迎来命运转机。他说,当时恢复高考,罗定很多人报名,需要在考试前重新上课,但当地竟然找不到一个英语老师,后来教育部门 听说温汉光读过大学,便请他当英语教师,有了公职身份,“我当时不相信,说我成分不好你们还要我,对方说现在不讲这个啦”。

  因为英语水平高,1981年温汉光又被调到成立不久的珠海特区,在当地红旗中学教英语,至1989年10月退休。

  那段遭受批斗的日子还是让温汉光留下了一些心理阴影,1950年后他绝口不对外人提及自己参军抗日的经历。一名与其相识几十年的老乡说,直到前几天,金湾区民政局到档案馆给老人找到其参军的证明,老人才告诉他是抗战老兵,“以前根本不知道。

  去年,温汉光从媒体上看到原来他忌讳的抗日老兵身份已经得到尊重和承认,便于当年三月写了一封书面申请,希望认定其抗日老兵的身份。

  经过一年多努力,今年8月19日,金湾区民政局副局长樊建国等陪同老人到广东省档案馆查阅历史资料。意外的是,有关老人1945年1月参军的确凿书面材料竟然找到了。

  樊建国说,从现有发现的证据,可以确认温汉光抗日战争时期投笔从戎。

   老兵档案

  姓名:温汉光 年龄:90岁

  经历:逃亡后立志参军报国。曾作为援兵增援湘西大会战。后参加解放军粤中纵队第四支队第十四团,成为一名游击战士。

  TA说:多年后,温汉光在总结自己并不多的抗战经历时说,自己没有赫赫战功,没有光辉奉献,只有一腔报国心。

    再说当年

  蔡廷锴写条子

  帮他借手术费

  温汉光少时在罗镜长城中学读初中,蔡廷锴的妻子罗西欧在该校附属小学教书,两人因此相识。后来,温汉光到桂林广西大学读书时,主战积极的蔡廷锴受蒋介石排挤,已经没了军权,闲居桂林。

  温汉光说,自己在桂林期间,每隔一两个星期,便会见蔡廷锴和罗西欧,到他们家吃饭,除了因为认识罗西欧,蔡廷锴也是其同乡,“我现在还很清楚,当时两夫妻住在桂林法政路桂花街62号。

  温汉光回忆,自己曾经问蔡廷锴“老总,你多少钱一个月”,蔡廷锴说六担米,收入不高,蔡廷锴的房子都是广西省梧州专员见他生活困苦借给他的,房前是一块空 地,蔡廷锴都种上了蔬菜,每天早上自己除草浇水,闲暇之余就练习书法。这段往事后来被收录在罗定官方出版的《一代名将蔡廷锴》和《罗定文史》等书。

  书中还记载,1944年春,温汉光患鼻息肉,到桂林疗养院住院开刀,尚欠2000元国币,他没钱只好向同乡名人蔡廷锴求助。蔡廷锴也没钱,说自己现在连六担 米的官也丢了,生活靠旧部、旧上市维系,便以自己的薄面写个条子看他能不能凭此借到钱,后来温汉光凭条子果然借到了钱。

  直到1979年,温汉光与罗西欧依然保持书信往来。

前5个月中央企业完成投资1.7万亿元 同比增长12.5%
  新华社北京7月3日电(记者王希)国务院国资委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1至5月,中央企业完成投资1.新浪广东
农业农村部部署高温防御工作 落实抗旱保苗关键措施
  新华社北京7月3日电(记者于文静)据中国气象局新浪广东
端午节假期出游人次破亿 文旅产品服务丰富
  新华社北京6月24日电(记者徐壮)文化和旅游部24日公布2023年端午节假期文化和旅游市场情况。经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综合测算,全国国内旅游出游1.新浪广东
深中通道完成海底穿针 深圳和中山在海底实现牵手
  新华社广州6月11日电(记者田建川、齐中熙)1新浪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