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主题与时代本质

28.09.2015  21:24
邓小平关于当今时代的科学论断,是包括“时代的主题”与“时代的本质”两个基本问题在内的完整体系,只有将这两方面结合和统一起来,才能全面完整地认识和把握当今的时代。正如党的十八大报告所指出的,“当今世界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

   邓小平创造性地从“时代主题”与“时代本质”两个角度来全面认识和把握当今的时代,既肯定当今的“时代主题”是和平与发展,又强调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不可逆转”,这是对马克思主义时代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邓小平关于当今时代的科学论断,是包括“时代的主题”与“时代的本质”两个基本问题在内的完整体系,只有将这两方面结合和统一起来,才能全面完整地认识和把握当今的时代。正如党的十八大报告所指出的,“当今世界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

   全面把握邓小平时代问题论断的完整性

  “时代的主题”与“时代的本质”,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邓小平根据客观形势的发展和实际斗争的需要分步解决并提出来的。

  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先是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问题”,扭转了战争不可避免而且迫在眉睫的老观念,使全党能集中精力搞建设。可以说这就解决了“时代的主题”问题。20世纪90年代针对苏东剧变后兴起的“社会主义消亡论”,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发展总趋势不可逆转”,坚定了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立场和决心。这样又解决了“时代的本质”问题。将这两方面的概念结合和统一起来,邓小平关于当今时代问题的论断就全面而完整了。概而言之,就是时代的主题转换了,但时代的本质没有变,时代的主题不是“战争与革命”而是“和平与发展”了,但时代的本质仍然是“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根据邓小平关于时代问题的这一科学论断,我们必须从时代的高度处理好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与历史发展大趋势的关系。既要坚持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理想和信念不动摇,又必须抓住、抓好“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讲“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时,决不可忽视人类历史发展的总趋势,要继续坚持社会主义,不迷失大方向。在谈坚持这些时,又要摆脱“战争与革命”年代陈旧观念的束缚,把握好“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和特征,抓住机遇发展自己,因为这是当前实现理想信念的必由之路。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坚持贯彻“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重视“时代主题”与“时代本质”的结合和统一

  邓小平关于当今时代主题与时代本质的论断,已成为全面认识和把握当今时代不可分割的两个基本问题、基本概念,只有将二者结合和统一起来,才能全面认识和把握当今的时代。这两个概念的提出是有充分理由和客观依据的。

  首先,和平与发展是当今的“时代主题”,这已是我们党的文件的规范性提法,获得了全党的共识。邓小平首次提出此问题是在1985年。当年3月4日他在会见日本客人时是这么说的:“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帯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概括起来,就是东西南北四个字。”邓小平的这一论断提出后,学术界就有人据此提出当今是“和平与发展的时代”的说法,甚至有不少以此为标题的专著出版,这显然有所误解。因为邓小平说“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问题”,并未上升到“时代”。后来邓小平又强调“和平与发展这两大问题,至今一个也没有解决”,就进一步说明他认为“和平与发展”是“问题”,而绝不是指当今世界已是和平与发展的“时代”。1987年党的十三大报告说,和平与发展是“两大主题”,1992年党的十四大报告正式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的“时代主题”。自那时以来,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已成为党的文件中的规范性提法。2012年党的十八大的报告仍然说“当今世界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这说明,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的提法已获得了全党共识。

  其次,邓小平20世纪90年代初针对社会主义“消亡论”而提出的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发展总趋势不可逆转”的论断,深刻地揭示了当今“时代的本质”。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情况下,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两个主义”“两种制度”的斗争依然存在,但在时代问题中对此应如何认识和表述是值得研究的。曾有人提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和平竞争的时代,因为会给人以两大阵营仍左右世界的错觉而被多数学者否定。近年又有论者提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个前途、两条道路、两种命运、两大力量生死博弈的时代,更不会有多少人响应。世界的矛盾多得很、大得很、复杂得很,“两个主义”“两种制度”的斗争并非总是世界范围内的“中心问题”或“主要问题”,整个世界的形势并不是由它来支配和左右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就不是由两种制度的矛盾引起的,战后高涨的民族解放运动主要是解决民族矛盾问题。冷战后世界向政治多元化、经济全球化方向发展,以科技为先导,以增强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为中心的综合国力的较量日益激烈,这一斗争主要不表现为和取决于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斗争。因此不宜将“两种制度”间的矛盾当成世界的主要矛盾来看待和处理,不能将世界各种复杂的矛盾和国际斗争都集中到“两种制度”的斗争上来。

  很显然,邓小平的做法和论断是极具智慧和科学性的。他实事求是地肯定“和平与发展”是当今的“时代主题”,同时又将当今时代放到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去考察,进而指出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总趋势是“不可逆转的”。这深刻地揭示了时代的本质仍然是“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这就意味着时代主题转换了,但历史发展的“大方向”“大趋势”并没有改变。邓小平的这一论断既具科学性又富时代性,它既指明了当今时代的本质,又改变了时代问题上教条僵化、已经过时的旧表述。

  总之,邓小平关于当今时代的科学论断,是包括“时代主题”和“时代本质”两个不可分割的基本问题、基本概念在内的,要全面认识和把握当今的时代,就必须将二者结合和统一起来。

   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时代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与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关于时代的定义不同,邓小平创造性地从“时代主题”与“时代本质”两个角度来全面认识和把握当今的时代,这是对马克思主义时代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邓小平既肯定当今的“时代主题”是和平与发展,又强调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不可逆转”,这二者为什么并不矛盾呢?因为当今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并没有脱离人类历史发展的大时代,而恰恰是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在当前必经的阶段和客观需要。因为本世纪社会主义国家产生于经济文化较落后的国家,它们在经济上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巨大差距,长期威胁着社会主义的巩固和发展。现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主要不是追求“面的扩大”(有更多社会主义国家),而是要力求“质的提高”,即现有社会主义国家把自己的事情办好,用社会主义建设搞成功的实例来证明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从而成为“合格的”、有吸引力的社会主义,促进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复兴和发展。因此“和平与发展”就成了当前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将来实现共产主义的必由之路。

  邓小平关于当今时代的论断,既坚持了历史大时代的马克思主义的主张,又充分肯定了当今时代的发展变化,既没丢老祖宗,又纠正了某些过时的、脱离实际的旧观念。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经过长过程的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但道路是曲折的。”这一论述既将当今世界放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去看待和把握,又实事求是地指出,这种“取代”和“过渡”不是“指日可待”“急于求成”就可以实现的,而要“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这种“取代”和“过渡”不会是一帆风顺直线式发展的,而是强调“道路是曲折的”;这种“取代”和“过渡”要靠“发展”,而且需要“长过程的发展”。这就意味着在和平与发展已成为“时代主题”的条件下,必须抓住机遇发展自己,以社会主义搞成功的实例来证明自己的优越性。总之,当今的和平发展是实现这种“取代”和“过渡”的必由之路。邓小平的这些论断,讲的是“时代本质”,但又不是单纯讲时代的“阶级内容”,而是与20世纪80年代强调的和平发展的“时代主题”联系起来讲的。这说明“时代本质”与“时代主题”是不可割裂和对立的,而是必须结合和统一起来的两个基本问题、基本概念。

  马克思主义历来主张,共产党人必须把长远目标与当前的现实斗争结合起来。《共产党宣言》明确提出:“共产党人为着工人阶级的最近目的和利益而斗争,但是他们在当前的运动中同时还坚持着运动的未来”。抓紧抓好当前阶段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是实现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这一大目标的必然要求和必由之路。总之,邓小平关于当今时代问题的科学论断,既为我们党制定正确的战略策略提供了理论依据,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时代理论。

  (原标题: 时代主题与时代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