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时隔近三年再度出手降准 中国经济有望筑底企稳
中新社北京2月4日电 (记者 彭大伟)“没有一点点防备”,时隔近三年,中国人民银行突然于2月4日晚6时许宣布自次日(5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并有针对性地实施定向降准措施。
不过,专家4日向中新社记者表示,此番降准时机早已成熟,中国央行今天不过是“靴子落地”。
“意料之中,但没有选择周末似是意外。”中国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范剑平表示。经济学人智库中国研究副总监刘倩也认为此次降准“不出意料”。
中国央行官网资料显示,最近两次宣布降准都是选在周六,即2012年5月12日和2012年2月18日。
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资金,金融机构按规定向中央银行缴纳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制度是一项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供应能力,从而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
此次央行宣布降准0.5个百分点的背景是中国近期经济面临较大下行压力,以及世界除美国外主要经济体央行均推行宽松货币政策。
官方日前公布的1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8%,环比降0.3个百分点至荣枯线下方。同时,2014年中国PPI降1.9%,遭遇连续34个月同比下降、中国CPI仅涨2.0%,创近五年新低。
“这个时点推出降准,应该说是考虑到1月份一些经济数据,也看到国际上其他央行放松政策的做法。”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向记者强调,中国央行降准与QE(量化宽松)不同,“QE是超常规的、纯粹的量化宽松,咱们利率相对比较稳定,未到零利率,因此更多是灵活性的政策。”
对于降准的迫切性,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分析,目前因各类理财刚性兑付的存在,降息已进入死胡同,难以推动融资成本的下降,“降准则直接降低了银行的负债成本,减轻了流动性紧绷压力,有助于融资成本下降。降准的宽松,也将成为人民币贬值的推手,若不加利用,则中国经济仍将持续低迷,通缩无解”。
时隔近三年再度降准,“放水”规模几何?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周景彤预计,降准将释放约4000-5000亿元人民币的商业银行可贷资金。赵锡军的预判与之类似,为3000-4000亿元人民币。
而此番降准,将有望降低中国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融资成本高企的问题。
赵锡军表示,上述规模资金有望缓解企业资金紧张的情况,特别是配套推出的定向降准对于小微和“三农”可能有更多支持,“对实体经济发展将有推动作用”。
鲁政委指出,降准将降低金融机构成本,所释放出的长期限资金有助于稳定金融机构预期,引导融资成本下降。
专家均表示,降准对中国股市、楼市将构成直接利好。
“对股市房市我可以肯定地说,是一次利好。”周景彤表示。
“当然对股市是利好消息。”赵锡军指出,在降准对心理预期改善的作用下,估计A股市场受此影响会有上升动力。
不过,他亦强调,需要警惕本次降准释放的资金被贷放到一些正进行结构调整的行业,如房地产和一些产能过剩行业,“这样可能对实体经济而言未必是好事,反而将固化原来的不利格局”。
“如果说钱会不会流到房地产、地方融资平台,不敢说绝对不会,但是在目前的形势下,降准是利大于弊的。”周景彤认为,调结构和托底经济两者是并行不悖的,“不是跷跷板的关系,实际上可以互相兼容、互不冲突”。
赵锡军认为,应更加关注中长期内,经济增长与结构调整、模式转换、升级换代之间的平衡关系。
“目前新常态下,经济工作重心已经是增长的质量和效益,而不是速度和规模。”赵锡军提醒,在让货币政策和宏观经济政策能够托住经济增长底线同时,还要能够更好地促进结构调整、发展模式转变和经济环境升级。(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