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大手术” 广州大道还能走吗?

20.08.2014  01:11

本版撰文 信息时报记者 李慧燕 万宇

  本版摄影 信息时报记者 康健 郭柯堂 何剑辉(除示意图外)

  随着广州大桥“双子桥”的开建,广州大道再次成为“主角”,到底它如何实现快速化再次引起广大市民热议。据重大城建项目公咨委提供的广州大道快捷化改造方案,广州大道的改造将有天河一立交、叠景路平交路口、洛溪大桥等10个改造节点。目前除了广州大桥已经施工外,其余的9个节点或于明年施工,届时广州大道处处工地,可能带来的拥堵问题广大车主和市民是否承受得起?

   担忧

   明年广州大道走得动吗

  根据重大城建项目公咨委提供的广州大道快捷化改造方案,广州大道的改造将有天河一立交、叠景路平交路口、洛溪大桥等10个改造节点,除了广州大桥和洛溪大桥属新建通道,对现有交通影响较小,其他改造均需在原来道路的基础上实施,不免对广州大道现有的交通产生较大影响。

  据悉,除了广州大桥目前已经施工外,其余的9个节点或于明年施工,而广州大桥的施工最早也在后年才结束。届时广州大道上的工地将“遍地开花”。

  车主曹先生向记者抱怨,如果广州大道真的像天河东路、天寿路那样封闭车道实施快速化改造,那么其拥堵的程度肯定会比天河东路更为严重。这条连接广州南北的交通大动脉,每天通过广州大道的车流量远多于天河东路,施工的20个月期间,将对大批开车或坐公交经过这条路的市民造成巨大的影响。

  曹先生还告诉记者,中山大道BRT建设期间,中山大道的交通拥堵严重,“修BRT时走中山大道真是噩梦啊,如果在广州大道上也建BRT,怕是会更堵了。”很多车主都和曹先生有一样的担心,如果广州大道建BRT,建设期间交通会像中山大道一样拥堵不堪。

  而且广州大道先快捷化改造,再建BRT,两个工程加起来将会是相当长的一段建设周期,车主们担心这条南北主干道,在不断施工的折腾下,交通会接近瘫痪。

   疑惑

   造价比首条BRT便宜一半

  今年年初,广州市审计局公布了中山大道快速公交(BRT)试验线工程项目和大中修工程项目建设和运营绩效情况审计结果。审计报告显示,中山大道BRT造价相当于普通公交专用道的87倍,但两者的车辆平均速度却相差不大,审计部门建议适当扩建公交专用道,今后如再规划建设BRT公交专用道,建议在新建道路时就予以考虑。

  对此,公咨委副主任王则楚介绍,“政府部门这次的回答是,如果结合广州大道快捷化改造一起搞,将比原来试验段的造价降一半多,原来是(每公里)花了8000多万,现在估算(每公里)4000万不到。

  对于造价减少一半,有交通专家提出疑问,随着物价的上涨,理论上工程应该是越来越贵,如今算出广州大道建BRT的预算却出奇地“便宜”,这是什么原因?对此,负责广州大道改造方案的有关单位并未回应。

   争议

   高峰期坐公交会否更难

  记者随机采访了多名公交司机和乘客。在受访的5名公交司机、7名乘客中,身为乘客的支持者的理由是借鉴首条BRT的经验,快捷又便宜,反对者的理由则是每天早晚高峰期,非得挤三四趟才能勉强挤上车。

  而89路公交司机罗师傅则表示担忧,当年为了让BRT快捷通达,在2010年BRT开通之时,途经中山大道的61条公交线路一下子“砍掉”了30条,仅剩下31条,虽然BRT发班密度大,但让原先61条线路的乘客全部挤到31条中来,可想得知会有多拥挤。罗师傅称,广州大道作为主干道,沿线的公交线路保守估计也有上百条,如果建BRT后按照首条BRT的做法“砍掉”一半的公交线路,后果也是相当可怕的。

   回应

   多处交通黑点急需改造

  对于广州大道快捷化改造系统工程,公咨委方面认为,广州大道作为广州南北向交通大动脉,目前已出现多个交通黑点、局部路段交通瓶颈,亟需进行系统化改造,使广州大道继续保持支撑城市发展的重要交通走廊。可以预计,系统改造后能有效消除局部路段交通瓶颈,改善节点交通拥堵,形成主线交通连续,全面提升通道服务水平。

  公咨委还对广州大道快捷化改造提出了几项建议:首先是要重点优化完善天河立交、中山一立交等重要节点的改造方案。其次是投资要有长效性,减少重复建设,资金使用应做到合理、高效、安全、公开。第三是应结合工程轻重缓急、方案论证成熟程度,有序安排各重要节点的开工顺序,并严格控制施工工期,做好施工期间交通疏解,尽量减少施工期的影响。第四是设计方案要有预见性,避免今后管线施工重复开挖,同时综合考虑各方面的民生需求,例如行人过街、自行车等慢行交通需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