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扶贫工作重心转向产业帮扶(图)
10月30日-31日,区委书记、区人大常委会主任马文田带队到大埔县,考察扶贫开发“双到”工作情况,并主持召开驻村干部座谈会,谋划部署明年各项工作。据了解,明年是产业帮扶年,我区将把扶贫工作重心从基础设施建设转移到产业帮扶上,通过建立长效扶贫机制,带动产业发展,实现脱贫致富。会议要求驻村干部筹划好明年的工作,充分发挥自身的特长和优势,把规定动作做标准,把自选动作做精彩,带领贫困村实现稳定脱贫。
区领导陈勇、刘伟强、邓穗平,区委办、区委组织部、区经贸局、区财政局等单位负责人参加考察活动。
我区帮扶大埔县工作成效获肯定
座谈会上,马文田一行与大埔县委书记林健雄率领的党政班子展开了深入交流。林健雄对我区历年来对大埔县的帮扶表示感谢,并介绍了我区对口帮扶大埔县工作取得的成效。林健雄表示,今后将继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三年打基础、五年上台阶、十年大发展”的目标。
据了解,第二轮扶贫开发“双到”工作开展以来,我区对口帮扶大埔县工作取得了不少成效。截至10月30日,全区15个重点帮扶村到位资金约6166万元;保障性帮扶项目全面完成,完成城乡居民养老保险1688人、完成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10014人,完成率100%;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帮扶,投入资金达200万元;基础设施全面启动,完成道路建设28公里,修建水坝、陂头20个,水圳25公里,改善农田3000多亩。
广州市驻梅州扶贫“双到”工作队队长邓健强对我区帮扶大埔县工作成效给予肯定。邓健强指出,要高度重视考核相关工作,明确考核主体、考核内容,切实完成好规定动作;要理清思路,结合一年来驻村实际情况,对帮扶规划进行修改,使其贴近村的实际情况;要确保资金到位,加快项目推进工作,争取各方面对贫困村的支持,全面落实帮扶项目。
建立长效扶贫机制推进产业帮扶
据了解,2014年是基础设施建设年,优先解决道路、水利、饮水等民生事业和基础设施,2015年是产业帮扶年,将把扶贫工作重心转移到产业帮扶上。据悉,我区驻大埔工作人员以“四个一”为抓手,即每个村有一个主导产业、建立一个农业专业合作社、每个贫困户挂靠一个龙头企业、每户一个有劳动力的人员经培训后转移就业,建立长效扶贫机制。
我区驻大埔工作队队长詹群昱介绍,下一步我区将多方联动筹集资金,合理分配资金,将重点放到农副产业上,采用资金补贴等形式,免费发放种苗、饲料,发展种植和养殖产业;建立长效扶贫机制,引进外来力量,鼓励乡贤回乡置业,利用好资金和技术,带动产业发展,实现脱贫致富;利用好道路等基础设施的资源,打通与其他城市的对接,把旅游项目作为帮扶开发工作的亮点。
马文田指出,驻大埔工作队要确保按质按量完成今年的目标,理清扶贫思路,开始筹划、准备明年的工作,把规定动作做标准、自选动作做精彩,与农村干部、当地群众多沟通交流,做一件像一件、做一件成一件,推动工作出实效。
驻村干部要带领贫困村稳定脱贫
马文田主持召开驻村干部座谈会,我区驻大埔工作组成员和驻村干部汇报了驻村以来的工作、生活情况。据悉,目前,我区驻大埔干部已逐渐克服语言沟通、起居饮食方面的问题,通过入村入户开展调查摸底,较全面地掌握了帮扶地区情况,为扶贫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马文田详细了解了驻村干部的起居饮食、语言沟通、上班出行等方面的情况。他表示,在这一年的时间里,驻大埔工作组成员和驻村干部适应了新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处理好了驻村工作,得到了充分锻炼,让大家倍感放心。驻村干部责任大、任务重,要抓住驻村扶贫的机会,锻炼自己;要充分发挥自身特长和优势,积极协助村“两委”谋划发展;要有坚定的信念、热情和精力,经受住各种考验,带领贫困村实现稳定脱贫。
马文田指出,驻村干部响应号召,服从安排,到大埔参加驻村工作,表现出高度的政治觉悟和无私的奉献精神,区委一定会全力支持驻村工作,当好驻村干部的坚强后盾。全体驻村干部要坚持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作风,正确处理好驻村工作与个人、家庭的关系,如遇到问题要及时反映,区委将尽最大努力进行协调和提供帮助。(文/图 马发洲)
相关新闻
■ 实地考察
马文田深入帮扶村考察帮扶项目
10月30日-31日,区委书记、区人大常委会主任马文田带队到大埔县考察扶贫开发“双到”工作,分别前往鹤龙街、三元里街对口帮扶的高陂镇大塘坝村、五家輋村,以及区帮扶项目泰安楼客家风情文化休闲街(下称“泰安楼项目”)实地考察,并慰问高陂镇贫困户。马文田指出,各帮扶单位要加大力度,找好找准帮扶项目,在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完善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带领贫困户脱贫致富。区领导陈勇、刘伟强、邓穗平陪同考察慰问。
10月30日下午,马文田一行刚到大埔县,就马不停蹄地赶到高陂镇考察扶贫开发“双到”工作。在大塘坝村、五家輋村,马文田带队考察了各个帮扶项目推进情况,详细了解了帮扶单位、当地村干部和驻村干部关于帮扶工作的设想与计划。
据悉,一年多来,鹤龙街共筹集资金95.97万元,大力帮扶大塘坝村建设基础设施和民生项目,建成面积1500平方米的文化休闲广场,为村民健身、娱乐提供了场所;修建了800米长、2.5米宽的排洪渠道,保护了600多亩农田。此外,1公里河堤整治已完成80%工程,学校改造工程在稳步推进中。
据了解,自开展扶贫工作以来,三元里街筹集资金约140万元,帮扶五家輋小学建成了电脑室、图书室,还设立了3万元的助学奖学基金,对考上大专以上院校的11名贫困子女每人奖励2000元。在三元里街帮扶下,五家輋村建成了大坪周至帽山1.5公里的水泥路,解决了300多名村民的出行难题。当地村民把这条路命名为“三元里大道”。
10月31日上午,马文田带队考察泰安楼项目推进情况。据了解,该项目是大埔县打造4A级旅游景区泰安楼客家文化园的一部分。目前,我区1500万元资金已经到位,为15个重点帮扶村每村入股该项目100万元,15条村因此每年收益9.6万元,大大超过省考核指标要求的5万元。(马发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