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限薪”靠市场还是靠权力?

14.11.2014  12:01

  ■ 张玉胜

  许多明星演员的片酬已占到一部影视剧作品总投资的50%以上,甚至有的高达70%的,这势必会影响和挤压对包括剧本、导演、服装、化妆、场景等在内的其他因素的资金投放,质量下滑或不可避免。不过,在笔者看来,这些指责理由或不乏有以偏概全、有失客观的商榷之处。

  在影视剧制作竞争激烈、制作方与演职员已成“双向选择”格局的市场环境下,明星薪酬推高缘于其自身演技水平、粉丝崇拜度和票房影响力等多方面因素。这种由无形的市场之手“导演”的酬劳格局,是否会乖乖地听命于由政府主管部门“权力”之手的摆布设局,“限薪”效果恐难以预期。再说,一个明星演员的市场价值究竟几何?“限薪”的底线和依据在哪里?谁又能够为这种三六九等明星行情列出科学规范的价目表?尽管业界多有微词,但演员的薪酬价值最终还是应该由影视作品的市场决定,而不是由行政权力为此硬性划杠。政府的职责当在对竞争无序状况的市场引导与规范,并非直接为演员的身价定码。一些制作公司和演员经纪人就此表示,“限薪”不太有政策依据,演员赚钱的事还是以市场为主导。

  其实,推高明星身价和放纵其话语权摆谱的原动力,并非明星本身的自命不凡和漫天要价,而是由制作公司追求“卖点”与电视台关注“眼球”促成的唯明星论和唯收视论。规避影视剧粗制滥造的关键,在于破除蕴含于影视剧制作与播出中的功利思维。注重对剧作质量的把关,摒弃明星崇拜的狭隘认知,拓宽选人用人的广阔视野,给更多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提供机遇。有了远离铜臭的价值取向、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和人才辈出的演艺群体,明星“掉价”自然顺理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