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画上麒麟原来是只长颈鹿

24.04.2015  13:29

明清时期,广州对外交流很多,折扇里是一幅清代长洲岛全景水粉画,是当时“老外”喜爱的工艺品。

明人画麒麟沈度颂》。

榜葛剌银币(正面)。  

明朝时孟加拉国两献神兽 太监韦眷墓存留其古币

榜葛刺,即今日孟加拉国,是明朝郑和每次远航下西洋必经之地。在历史上,榜葛刺国王分别于永乐十二年(公元1414年)、正统三年(公元1438年)两派使臣沿海路到中国贡献“麒麟”,这个“麒麟”原来竟然是长颈鹿;1964年,广州姚家岗发掘的明太监韦眷墓中,发现3枚外国银币,其中两枚是榜葛剌银币……这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一段段鲜为人知的传奇故事。昨天,接受广州日报记者专访的广州南越王宫博物馆馆长全洪,对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做了梳理和考证。

从明代乃至清代不同摹本的《瑞应麒麟图》和1964年广州韦眷墓葬出土的3枚珍贵外国银币,为我们还原了15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盛况,也证明在这一时期,不论是官方朝贡,还是民间贸易,广州与海外的贸易交往一直都不曾中断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