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广州中学”曾与“广雅”是一家

31.08.2017  09:43

大洋网讯 8月25日,广州中学正式揭牌。如同在广州历史上有个“广州大学”,1949年后又成立一个“广州大学”一样,广州历史上也有一个赫赫有名的“广州中学”。

学校最早在吉祥路

广州中学的前身叫作广州府立中学堂。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5月,清政府颁布《清帝谕各省府厅州县改书院设学校》的通令,规定地方上的学院一律改为学堂。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广州府知府龚心湛筹办广州府立中学堂,开始时是在城北天官里湛家园马庄一带购地。湛家园即湛甘泉(湛若水)别墅旧址,现在法政路还有湛家大街19、21号宿舍。不过此事尚未完成,龚心湛就卸任了。继任者沈传义借卫边街(现吉祥路南段)广府义学为校舍。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聘请陆尔奎为监督(即相当于现在的校长)。3月18日,学校举行开学礼。

越华书院又被拨为校址

光绪三十年(1904年),官方拨越华书院为广州府中学堂校址。同年春,学校迁入越华书院。学校搬迁到越华书院后地方不够用,书院西边的关帝庙也被收为校地,学校前临司后街(即越华路),后达锦荣街,左通正南街。

这里也要简单说说越华书院。在广州历史上,广东全省各家族宗族纷纷在广州城内建立书院,北京路、教育路、西湖路一带逐步形成了广东地区最有名的书院群落,越华书院是其中之一。乾隆二十年(1755年),当时很多商人子弟没有求学深造的地方,盐运司范时纪及诸商提倡建筑书院,于是在当时的布政司后街(即今广中路附近)捐建书院,各路富商纷纷捐款,所以入学的多为富商子弟。因这间书院在越华路附近,故而得名“越华书院”。

1912年更名“广州中学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夏,监督陆尔奎辞职,丘逢甲继任监督。同年7月,因为龙门、从化、新安、清远、花县五个县地处偏僻,欲多设小学,于是在广州府中学堂附设师范馆,以培养师资。全校师生约400人。

宣统三年(1911年)春,丘逢甲监督移任方言学堂监督,聘请卢乃潼为广州府中学堂监督。广州府中学堂从开办至宣统三年(1911年)冬,中学各班毕业生共229人,师范班毕业生47人。

1912年1月19日,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颁布《普通教育暂行办法》,将学堂改称学校,监督改校长。不久,广州府中学堂改为广州中学。

根据1912年12月该校出版的《广州中学第七期丙丁班同学录》记载,当时学校的科目有修身、文学、地理、英文、史学、算学、图画、体操、理化、法政、博物等学科。其中,后来在1925年创办国民大学的陈其瑗,曾经做过该校的算学教员。

1925年更名“省二中

1925年11月22日,官方将广州中学改为省立第二中学。1932年7月15日,省立二中发生火灾。这次火灾共烧毁普通课室3间,图书馆1间,总办事室1间,招待室1间,校警室和门房各1间,所有图书校具和家私桌椅和总办事室中的案卷文件和表册用具等荡然无存,损失达万多元。由于这次大火校舍破坏严重,于是,省教育厅决定将设在广州市的省二中撤销,设在广州市的省立二中中学部归并于省立一中(即现在的广雅中学),省立二中小学部归并于女师。

1948年,广雅中学在《广雅书院成立60周年》的校刊中,有一篇名为《戊子校庆忆颂南皮》的文章,上面写道:五羊文化地,广雅与越华。越华为吾母,广雅是吾家。母逝终不返,家在还开花。这说明了广雅中学与越华书院及广州中学的关系。

文/广报记者何有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