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开,柴静之花应该绽放

02.03.2015  13:35

文/朱白

自离职央视赴美产女之后,沉寂许久的知名记者、电视主持人柴静昨天带着个人 视频 新作《穹顶之下》宣告归来,并在短时间内引起极其广泛的全民关注。在这部长达103分钟55秒的视频作品中,雾霾问题被剥茧抽丝般层层递进地展示出来。柴静以讲演的形式,保持了她一贯的深度调查风格,将雾霾为何、灰霾之难、灰霾何以严重、如何解决等调查结果铺开在所有网民眼前。尽管在视频上线之后,也出现质疑、挖苦和背后利益关系的阴谋论,但这样一个自费百万拍摄的雾霾深度调查,已经从浅显而感性的角度将与我们日日相关的重要问题呈现并解答清楚了,不管是从普及环保常识、规训自己日常行为,以及从更广阔的格局来看今日之发展的眼光,作为新闻人、主持人柴静都给出一个积极和及时的看问题角度。

有人从专业和常识角度来质疑柴静用自己女儿患病来作为自己作品的开头,这种指摘看似理性,其实缺乏更多元和从容的视角,不管一个人有多少身份,他/她从自己的个人体验和生活经历出发去看待和审视这个世界,难道不也是合理之事吗?我们的点赞和质疑,多少都是从事物先行的感性和姿态出发,但在这之后还应该有更加理性和专业的态度,雾霾之重事关你每一天的生活和长期的身体健康,不管是从表面的个人行为上检查自己,还是从困境根部去寻找原因,在这个春暖花开的季节里,柴静之花应该继续卖力绽放,我们应该成为更多的“柴静”和呵护“柴静”们生长的环境,而不是相反去视而不见和阻止“柴静”的绽放。

柴静回应“以女儿开场”质疑

关于质疑以女儿病情开场是否客观,一位曾经参加柴静模拟演讲的记者昨天在《这一年,我所见证的“柴静与雾霾的私人恩怨”》中叙述道,柴静的家人很支持她讲出孩子的故事,但出于新闻客观性的考量,柴静曾经很犹豫:“在柴静的片子中,最触动我的场景便是她的小女儿,扎着俩小辫,伏在窗前,看着雾霾笼罩的世界。临走前,柴静说,我一直在犹豫要不要放女儿的故事。这个犹豫一定会持续到片子录制之前。”昨日,当人民网记者问柴静,以母亲这个身份切入是否有顾虑?她这样回答:“我有一个很大的顾虑,就是说我有没有权力说到她?因为那是她的生命和她的生活,我必须要考虑说出来之后她将来可能会承受什么,这种压力最大。后来我先生说,你还是说吧,我深刻地感觉到你在有孩子,尤其她生病后,才会对空气污染这件事有了完全不同的态度。他说,这是你回避不了的一个基本动机。他说,如果你回避了她生病,这种态度里面其实隐含着一个问题,就是说好像生病本身是不好的,或者是羞耻的。不用太顾虑和紧张,要相信这个社会的基本善意。这句话对我有说服力。”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