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座】“春节式涨价”要给老百姓一本“明白账”

12.02.2018  10:03

  ■ 徐剑锋

  梅城江南一洗车店老板对前去洗车的顾客表示,洗车费用是刚涨的,以前是一次30元,现在涨至每车60元,特别脏的还要加收10元。

  每到过年,市场上很多商品及服务价格骤然飙升,已经成为一种“理所当然”的惯例。尤其是洗车、理发、家政保洁、餐饮等服务行业,更是“涨”声尤甚。

  “春节式涨价”现象不是今年才有,而是年年如此。对商家来讲,这价格涨得还挺“理直气壮”的:员工过年要“加班工资”,再加上原材料、物流配送等相应加价,商品和服务成本自然提高了。

  平心而论,“春节式涨价”符合市场供求规律,大多数老百姓也能理解。但问题在于,“价格”不能只由商家一个人说了算,更不能涨得无序无度,必须设定在合法、合情、合理的可承受范围之内,从而让消费者明明白白消费,也给商家保留一个合理的利润水平。比如,对春节期间坚守岗位的劳动者,商家按照劳动法等规定要额外支付加班费,由此适当提高一点服务价格作为“辛苦费”,也符合情理;比如“春节价格”要有时间界定,不能过了正月半还不回归正常。此外,在“涨”声四起之前,物价部门要进行市场调研、测算论证,给出合理的参考标准,并作出最高幅度的限定。而且,对于上涨后的价格要予以明示,并事先与老百姓讲清楚、说明白,满足他们的知情权。

  一言以蔽之,“春节式涨价”要给消费者一本“明白账”,必须摆在桌面上公平博弈,并纳入到价格构成机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