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昭通行——东莞对口帮扶昭通的“双赢”探索

07.07.2020  09:58

■昭通市昭阳区一个苹果种植基地,整齐排列的农用机车正在耕作,这里出产的苹果将运到东莞  首席记者 郑琳东 摄

经过1400多公里的长途跋涉,7月3日上午10点,东莞市豪亿光电有限公司老板李立权、岳凤荣夫妇准时赶到了镇雄县呢噜坪易地搬迁安置点附近的工业园建设用地上,马上,他们就要作为主角,为概算投资总额达3500万元的光电项目启动仪式挥铲。

在东莞打拼25年,回馈家乡一直是李立权、岳凤荣夫妇的心愿,通过东莞昭通的东西部扶贫协作桥梁,他们的心愿成为现实。镇雄的光电项目投产后,东莞市豪亿光电有限公司将形成“东莞总部、镇雄生产”的总部经济模式,达成市场资源和人力资源的“双赢”。

实际上,东莞市豪亿光电有限公司即将形成的“双赢”局面,仅是东莞对口帮扶昭通三年来的一个缩影。三年来,东莞与昭通牵手,从最初的“单向引入”已逐步升华到“双向互动”,两地各级各部门来往更加频繁,合作领域不断拓展、层次不断提升、机制不断优化、成效不断扩大,对口协作真正成为促进两地融通互补、良性互动、互利共赢的重要平台。       

筑根基   疏通致富“双赢”路

万丈高楼平地起,东莞对口帮扶昭通亦是筑根造基的开始。东莞、昭通两地开始东西部扶贫协作初期,紧扣“拔穷根”的先期思路,着力改善昭通的基层基础建设,为致富双赢之路扫清障碍。

大规模的基层建设帮扶,使得不少人将东莞、昭通两地开始东西部扶贫协作的焦点聚集在了“扶贫”二字上。实际上,这也是东莞、昭通两地最终形成“协作”的必由之路,就好比建楼,必须要打牢地基一样。

镇雄县泼机镇亨地村卫生室负责人陈波在当地从医已20余年,东莞帮扶当地基层基础建设的意义,于陈波而言,感受最为深刻。

2015年春节前,大雪封山,镇里的一位产妇临盆了,由于交通不便,我在山中绕行了2个小时后才到产妇家中,产妇虽然保住了,但孩子却没能救回。”谈起这段经历,年近60岁的陈波瞬间红了眼圈。

可喜的是,陈波再也不会遇到这种情况了。他现在的卫生室就设在弯弯田易地搬迁安置点里,住在安置点里的是以前住在山上的109户贫困户。安置点南面1公里是亨地小学,北面200米是亨地初级中学,而他工作的卫生室除了不可以照B超外,其他的基础设备都非常齐全。

这些都是东莞援建的,现在安置点里的不少青壮年都安安心心地去东莞务工了,日子越过越好。”陈波说。

老有所养、幼有所教、病有所医,是脱贫致富的前提。三年来,东莞和昭通一直在为此而努力,基础打好了,东莞和昭通才能真正地从‘帮扶’升华到‘协作’。”  广东省第五扶贫协作工作组组长、东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昭通市委常委、副市长方灿芬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修桥铺路、引水建房,构筑产业、带动增收,输出劳务、支援人才……截至2019年5月,东莞各界共投资了20.56亿元,实施项目594个,援建道路65.4公里,安全饮水工程15426户,安全住房2224套,学校设施29所,卫生室424个,为东莞、昭通两地的“协作”打下了扎实的根基。

谈成效   关键时刻显效应

实际上,东莞对昭通进行大规模基层建设帮扶的同时,双方协作的红利也逐渐开始显现,东莞、昭通的“双赢”格局也已有雏形。

今年春节期间,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东莞企业发展的步调。全市复工复产后,员工返岗、加紧生产,成为东莞各界关注的热点。2月16日下午5时,在东莞企业复工复产、想方设法补充人手的关键时期,一辆车头上挂着“镇雄县劳务输出专用车”横幅的长途大巴经过26小时的长途跋涉,缓缓驶进位于清溪镇的东莞市协创数据技术有限公司大门。车上47名乘客都来自昭通市镇雄县,除了1名镇雄县随车工作人员和1名专职医生,其他45人都是东莞市协创数据技术有限公司的员工。

为帮助东莞企业解决用工问题,尽快复工复产,东莞、昭通两地人社部门主动对接,协同作战,在摸清楚因疫情原因暂未返莞的员工情况后,分镇街、分企业登记造册,再以包专车、专列的形式“点对点”地接回东莞,送回到各自的工作岗位。在此期间,两地人社部门从东莞市5000家用工企业中摸排出华为、OPPO、vivo等57家企业,制作了《东莞市重点招聘企业用工需求汇总表》,提供20余万个就业岗位,由东莞所在企业和昭通所在村进行双向宣传发动。

针对疫情防控实际情况,两地人社部门还及时调整东莞来昭招聘的方式,将以往以县或乡为工作平台的大规模招聘,转变为以到村入组为工作平台的分众化、菜单式招聘,协助东莞市人社局、塘厦、长安、虎门、黄江、常平、桥头、厚街、寮步,以及华为、OPPO、vivo等企业组织点对点”家门口招聘30场、现场招聘近2000人。推动东莞对口昭通六个县区贫困劳动力26760人到广东就业,其中通过全流程服务的专车、专列、专机输送方式,组织“点对点”集中输送劳动力15687人(卡户5010人)返粤返岗。

复工复产的关键时期,两市间的劳务协作机制发挥了效应,我们在全国率先探索并启动了‘点对点’劳务对接模式,为复工复产送上了‘及时雨’。今年以来,昭通在东莞的务工人员达到了历史最高人数,比2019年增长了30%多。”方灿芬告诉记者,1月28日,接到昭通提请协助防疫抗疫的函,尽管东莞医疗物资十分紧缺,但在市委的领导下,东莞立足“昭通所需、东莞所能”帮助昭通抗疫;昭通也在做好抗疫工作的同时,全力支持东莞复工复产,抗疫让两地的协作进一步深入。

看现状   协作互动具雏形

■银厂村村民打理竹米苗 首席记者 郑琳东 摄

除了人力资源优势外,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也是昭通的一大优势。东西部扶贫协作前,因为缺乏科学的市场经营理念经验,当地的优势一直无法有效地转化为胜势。

在昭通市巧家县马树镇东北面11公里处的朱家海子,2019年之前一直被周边农户用于土豆、玉米等经济价值低的农作物种植,农户辛辛苦苦一年,每亩土地的年收益仅千余元。最关键的是,这些农作物的种植还将农户家中大部分劳动力常年“捆绑”在土地上,无法通过更多的就业方式脱贫致富。

海拔2350米,毗邻S206省道,周边50公里内无任何工业污染、空气纯净,年均气温12℃,属高山冷凉气候,特别适合生猪养殖。”2018年底,东莞驻巧家工作队经过大量调研后提出的建议,立即引起了巧家县委县政府的重视。东莞驻巧家工作队积极协调引导项目落地,推动养殖基地采用“龙头企业+村集体经济+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模式,挂联村集体经济12个、建档立卡贫困户5532户19782人。项目启动后,当地农户将土地租给了公司,虽然比以往种植收益下降了20%左右,但解放了农户的劳动力,许多农户开始在养殖场工作,既拿租金、又拿工资,整体收入实现了倍增。

巧家县委县政府为感谢东莞对该项目的巨大贡献,与广东温氏畜牧有限公司进行了积极协调,将该项目定为东莞生猪供应养殖基地,未来出栏的生猪,专门供应东莞市场。本月中旬,东莞市民就能吃上巧家县供应的猪肉。

方竹种植成型后,我们的森林覆盖面积将达到80%以上,不仅能在3年后初步形成农产业发展雏形,未来还能以此为依托,发展乡村旅游产业,真正地走上致富之路。”距离巧家县150公里外的镇雄县赤水源镇银厂村,2018年后,大力发展方竹种植,方竹的成型期最少都要3年,3年间如何让村民脱贫,成了该村书记文鹏的当务之急。而东莞在这一期间,就大力协助该村填补产业成型前的“中空”期,不仅在该村开设村民车间、发展大棚蔬菜,还积极引导接收村中青壮年到东莞务工。这让文鹏吃了一颗“定心丸”。

不过,文鹏却认为,在帮扶银厂村的过程中,东莞实际上也实现了“双赢”。如疫情防控期间,银厂村在东莞务工的村民全部都积极返岗,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又如与东莞市合福道农业绿色有机食品有限公司达成300万元蔬菜采购协议,也能给东莞的菜篮子安全增加保障。

话未来   “双赢”格局更广阔

■昭通市镇雄县“云栗”产业成脱贫“生力军”。图为村民在山上采摘板栗  首席记者 郑琳东 通讯员 杨添翔 摄

实际上,不论是巧家县的生猪养殖项目,还是银厂村的方竹产业项目,都只是东莞帮扶昭通的典型案例。在这些案例的背后,东莞和昭通都能达成“双赢”的目的。

6月下旬,市政协委员、东莞市合福道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董斌和众多东莞企业家在市工商联(总商会)的组织下,一同去昭通开展帮扶、寻觅商机。到达镇雄县的第二天,董斌就与银厂村达成了300万元蔬菜采购协议。

东莞改革开放这么多年,一直都缺少一个‘大后方’,而昭通就具备这个条件。如农产业上,昭通有优势,农产品质量也非常优良,当地缺乏的就是销售渠道和品牌意识,而这正是我们东莞企业的强项。双方若能形成广泛、深入的协作,企业必定能在承担社会责任的同时,又获得经济效益,最关键的是,东莞市民的‘菜篮子’也能更安全、更放心。”董斌说,东西部扶贫协作,不是只有扶贫一层意思,“协作”二字才是其中精髓,而目前东莞所“”的仅是一道“前菜”,随着两地协作的进一步深入,未来“双赢”的面也必将越来越广。

我市对口帮扶昭通,脱贫实际上只是一个基础工作,脱贫后如何防止返贫,才是重点。”董斌认为,东莞接下来的对口帮扶工作,应该要进一步发动更多的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像上周东莞市工商联(总商会)带企业到昭通考察、对接这样的活动就非常有意义。

广东省第五扶贫协作工作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东莞共为昭通新引进或增资产业项目41个,协议投资或增资14.63亿元,其中8个项目协议投资超过1亿元。

记者 王子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