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显示近六成医生力阻子女学医 医疗环境是首因

31.07.2014  10:36
日前,医务专业网站“丁香园”发起了一项对3860名医务工作者的问卷调查,结果引人深思。”  辽宁省医师协会于年初公布的“辽宁省执业医师职业压力、职业风险、职业满意度与职业倦怠现况调查报告”显示,过半的医生对工作缺乏成就感,有41.4%的医生有离职倾向。

原标题: 调查显示近六成医生力阻子女学医 医疗环境是首因

  日前,医务专业网站“丁香园”发起了一项对3860名医务工作者的问卷调查,结果引人深思。这项调查中,有58.0%的受访者会力阻自己或亲友子女报考医学院校,仅3.0%的受访者建议自己或亲友的子女学医,其余36.2%持中立态度,尊重子女的意愿。

  调查显示,如果能够重来一次,仅有10%的医生会依然选择学医,其余的人则被管理学、经济学、教育学等专业吸引。

  古语云:“不为良相,便为良医。”我国很多地方都出过颇受群众尊敬的“杏林世家”。然而到了当下,却有近六成医生不愿孩子“子承父业”。这一数据凸显的代际传承断裂,理应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和反思。

  医护人员为什么会力阻子女学医?“丁香园”的调查发现,“医疗环境不安全”排在第一,有近四成人选择。“医疗人员不为患者所尊重”“工作强度大”“收入较低”等因素也排在前列。

  某三甲医院的医患关系科主任吴燕,在女儿高考前明确表示,不支持女儿学医。吴燕日常工作中处理的大多都是医疗纠纷和医患矛盾,面对一些患者的不理解,吴燕觉得这个行业“危险极了”。

  近年来,医患冲突频频见诸媒体,伤医、杀医案时有发生,医生最基本的执业安全都陷入困境。医疗环境的恶化,极大削弱了医生的职业荣誉感和认同感。

  据中华医院管理学会统计,自2002年9月1日《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实施以来,中国医疗纠纷的发生率平均每年上升22.9%。中华医院管理学会调查的326所医疗机构中,321所(98.5%)医院存在着被医疗纠纷困扰的问题。另据卫生部2008年统计,在医疗纠纷发生后,有70%以上的医院发生过患者殴打、威胁、辱骂医务人员事件,60%的医院发生过患者死后家属在医院内摆花圈、拉横幅、设灵堂等情况,其中43.9%发展成打砸医院的恶性倾向。

  中国医师协会发布的《第四次医师执业状况调研报告》显示,70.7%的医师将“医疗纠纷”、“患者的期望值太高”等列为工作压力的主要来源,远高于“行业竞争非常激烈”的选择率。报告显示,医师们认为竞争压力虽大但有序可循,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而面对社会的不理解和患者的责难,医生们感到难以预料和掌控,这种无所适从的压力让医生更难以应付。

  除了来自医患关系的压力,医生职业的高投入和低回报,也让不从医成为当下很多青年的理性选择。

  据《广州日报》5月26日报道,我国医生生存状况调查显示,近七成医生曾连续工作36小时。几乎全部医生都处于无规律的生活状态,83%的医生中午不能按点吃饭或只能飞快吃饭,97.5%的医生每晚平均睡眠低于8小时,96%的医生曾在工作中憋过尿。

  超负荷的工作、不规律的作息、巨大的精神压力,使“医不自医”的情况十分突出。我国医务人员中,处于亚健康状态者高达66.5%。35岁以上男性医生高血压患病率已是健康人群的两倍,83%的人称同事中有人患了癌症,37%的人周围有同事猝死。

  一个普遍状况是,我国医生的收入明显与付出不相符。中国医生的平均工资仅为社会平均工资的1.19倍。而美国劳工统计局公布的统计资料显示,2010年美国医生的平均年收入是17.4万美元,医生收入是普通人收入中位数的3.95倍。发展中国家印度,资深医生每月收入也在6万美元以上,普通医生每月收入在2万美元左右。

  《第四次医师执业状况调研报告》显示,95.7%的被调查医师认为自己的付出与收入不相符,其中选择“很不相符”的比例高达51%。

  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主治医师章蓉娅曾在微博上晒出自己一个月的工资单:“拿到工资单一看,欲哭无泪!到手工资才2500元,一个博士相当于10个250!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