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宁冲突:还原真相公正处置
由开发商“千人复工”引发的晋宁暴力冲突,以惨烈的后果引起了舆论持续的关注。在刚刚过去的一周里,当地除了发布一个初步的调查情况,还没有进一步的官方信息。10月17日,昆明市市长李文荣到晋宁县富有村听取群众意见和诉求,表明依法依规、公平公正处置的鲜明态度。
民众对处理的公正度评判,总是以事实的真相披露为前提。然而,与以往一些突发性事件类似,由官方主持的调查和媒体记者的调查,呈现了截然不同的结果。一周来,随着媒体调查的深入,开始出现信息的分化,官方此前公布的通报内容与记者采访得到的细节信息,逐渐让真相有些扑朔迷离。媒体报道当然不能代替执法部门的调查,但倘若官方结论与媒体信息相去甚远,真相就值得进一步追问。
例如,此次冲突的导火索究竟是企业“复工”,还是专门雇人来恐吓殴打村民?这是两种性质截然不同的行为。调查结果认定建设方近千名人员“进场恢复施工”;但从记者采访的信息看,这些穿制服的人员是企业花钱雇来的“打手”,其任务就是用暴力来驱赶和恐吓村民,且这场行动早在一周前就开始准备。“雇人”的说法也在村民提供的视频中得到印证。如此,对于“复工”的说法就需要进一步调查确认,因为无论是冲突的原因还是责任分析中,对施工方行为的定性都至关重要。
再比如,暴力冲突的现场,究竟是村民殴打焚烧施工方人员,还是施工方先行动手?警方调查或许更关注于死者的致死原因,但整个事件的调查应该全面还原现场。现在的疑点是,视频中自称“踩点”的施工方人员,在官方通报中变成了“吃早餐”,记者调查中“谁先动手”尚不明确。这一场人多复杂的大规模冲突,在通报中只是浓缩为一个情节:村民非法扣押殴打施工方人员,持械冲向施工现场,投掷自制燃烧瓶点燃汽油。冲突究竟因何而起,处置工作是否及时,都需要有更为详尽的调查。
还有,引起这起冲突的征地,究竟有没有走完合法的程序?根据记者披露,这一项目动工之日起便是未批先建,且一直持续到5月才算办齐土地方面的所有手续。有文件显示:“取得市政府供地方案批复的297.64亩面积目前尚未进入交易程序。”照此,该项目违规建设了两年之久。在没有与村民签订补偿协议的情况下,在土地尚未进入交易程序的情况下,这种先施工再补手续的违规现象,为何没有得到及时的纠治?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是,在征地拆迁领域,事实上存在着普遍性的“未批先建”现象,“补手续”成为一种潜规则。那么,造成这种程序违规的原因,究竟是制度建设不科学,还是违法逐利所致?
由于信息披露上的差异,几天来的舆论也陷入了“两个舆论场”的窘境。从官方的调查到村民的说法,充斥着太多的矛盾和不确定性的信息。但对于调查方而言,必须超脱可能引起怀疑的立场,严格遵循公平中立的立场,以尽可能全面、充分的事实,回应公众对真相的诉求。
因为公平性问题而导致的社会冲突,如果不能在真相上一一还原,就不可能有一个合法、公正的处理。而那种希望通过私底下解决的方法,终将证明不是在化解矛盾,而是在继续制造矛盾。从这个意义上看,晋宁冲突的法治化处理,不单体现在严惩犯罪和严格问责上,更体现在能否以法治所蕴含的客观、理性、中立、公正、透明的思维和方式来处理。对于冲突的当事人来说,或许更为关注处理结果的实体正义;对于围观的民众来说,他们对当地治理水平和法治能力的评价,依赖于处理过程中可以直观的程序正义。傅达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