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晓斯:绘就农村发展治理新路线图

01.03.2017  18:09

每每春节前后,有关“三农”问题的新闻报道都会引发举国上下的极大关注。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空前的返乡大潮。随着大批城镇居民返乡,农村社会生活、农民生存状况以及农村向何处发展等问题,开始透过各类回乡纪实和评论涌现于各类新闻媒体之中,引发学界和社会的热议和反思。另一方面是中央一号文件的发布。2017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继续锁定“三农”工作,把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新的历史阶段农业农村工作主线。

当前,我国农村处于大转型、大变革的历史进程中。从社会经济文化发展视角出发,这种转变大致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由传统封闭社会向现代开放社会转型和变革;二是由农业自然经济向市场混合经济转型和变革;三是由纯粹乡村文化向城乡互动文化转型和变革。在这一进程中,农村和农民富裕了,人口和资源流动了,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开始进村入户了。但与此同时,农业发展和农业现代化的步伐放缓甚至停滞,青壮年甚至青少年持续外流,出现大量“空心村”,城市文化下乡伴随工业垃圾进村导致乡村传统治理秩序瓦解和生态环境恶化,等等。

作为改革开放先行地的广东省,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状况如何?珠江三角洲与粤东西北地区在地理区位、资源条件、发展水平等方面差距较大,相对落后的粤东西北地区劳动力剩余和转移情况如何?农民、农业和农村的生存、发展和治理情况如何?摸索出了哪些经验,又面临着什么挑战?针对这些问题,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成立了由社会学、人口学、法学、经济学等领域专家学者共同参与的课题组,先后赴韶关、河源、阳江等地进村入户,展开了深度访谈、问卷调查、田野观察等形式的调查研究,对该省农村发展和社会治理的状况形成了初步了解和基本判断。课题组认为,粤东西北农村地区已初步进入小康社会;农村社会基本稳定和谐;农村可转移剩余劳动力潜力十分有限;农业现代化面临巨大挑战;农村社会治理现代化缺乏内生动力和外部支撑;半熟人社会基本成型。

如此看来,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落实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亟须各界共同绘就一份全新的路线图,用以克服和化解新问题、新挑战。这些待解难题包括:

一是乡村人口只出不进或者是“少小离家老大回”,乡村发展和社会治理的主体由谁担当?这涉及吸引进城农民工适度回流、回乡与新型城镇化进程之间均衡协调的问题。二是南方地区农村耕地、林地、宅基地不仅分布松散、零碎,经营权、使用权同样高度分散,如何通过制度创新和变革使这些土地实现规模化、集约化,同时保障原有用户的权利和利益?三是包括基础教育、医疗卫生、就业、养老等在内的基本公共服务受到制度和空间的双重制约,难以实现城乡均等化,如何在乡村实有人口持续下降并不断向城市、城镇特别是县城聚集的情况下,改革创新财税体制和公共服务供给制度,尽快提供与城乡居民大致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务?这需要基本公共服务制度安排由区块隔离和城乡分割,走向全域统筹和城乡一体。四是如何抓住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契机,针对农民的现实需要和实际状况,建构农村社会治理体系,塑造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吻合的大众文化。这些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支撑和基础。

(作者系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与人口学研究所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