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报》:丁祖发:地铁钢轨的“急诊医生”
■ 清楚钢轨的细微变化
地铁列车的日常高密度行驶久而久之会造成钢轨内部细微移位,尤其是用于转弯的小半径曲线位置,车轮经过使钢轨不均匀磨耗震动,是最容易出现钢轨伤损的地方,也是作为地铁线路检修工的丁祖发最关注最紧张的地段。
17年里,丁祖发清楚每一个弯道的准确位置。“一号线基本上有40%的钢轨是转弯曲线,仅有西门口到公园前最直。五号线、六号线转弯更多。”坐上地铁,他总比其他人更准确地预测下一个转弯点,更清楚地感受到车轮与钢轨间摩擦产生的细微变化。
丁祖发心中唯一能承受的最大的单位是毫米。对于60kg/m的钢轨来说,列车通过后线路轨距偏离的最大限度不能宽过标准+3mm、不能窄过-2mm……入司的最初三年,他就做着这些最基本的测量工作,夜间拿着轨距尺测量,一旦出现异常马上记录汇报检修。如今虽然他转到后台负责起轨道的大中修和应急抢险,却从未遗忘心中那杆标尺。
■ 黑夜和时间赛跑
和大多数地铁检修工一样,丁祖发的作业时间在半夜收车与凌晨发车之间短短几小时。从凌晨00:30—04:00,必须对故障段的钢轨进行快速“手术”,锯轨、钻孔、焊接……有时候一晚上还要辗转奔波几条线路。“大多数时候都在跟时间赛跑,又不能慌神,作业必须成功。”钢轨焊接一旦失败,必然影响第二天的运营。他笑称:“这么多年了,我始终觉得压力山大。”
在隧道进行钢轨铝热焊焊接施工风险高、任务重、时间紧,隧道狭窄、空气湿热,而锯轨对轨精度确是毫米级,焊接时的铁水温度高达2000℃。每焊接一根短轨的两个接头平均需要2个半小时,如果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不了,将会严重影响第二天的列车运行。焊接时,其他人站在5米开外,只有丁祖发他们要站在火花四溅的轨道旁,即使手上磨出了血泡、锯轨火花灼伤了手臂依然纹丝不动,注意力要特别集中,既不能焊接失准,又不能让铁水漏出,还要一次成型。每次争分夺秒地作业完成后,走出隧道的丁祖发总能把衣服拧出水来。
■ 老专家渴望广收徒
工作的随机性、重要性和紧迫性使丁祖发基本上没有完整的个人时间,工作以来随时保持24小时待命状态。一旦接到通知,不管在广州市的哪个角落,都要立刻回到工班,将钻孔机、锯轨机、动力站等重达几百斤的工具搬上车,迅速奔赴作业点。
今年春节大年初四凌晨3点,正在老家过年的他又接到了同事打来的求援电话,“一接电话,人立马就精神了,噌地一下坐起来讲,直到问题解决才安心睡下。”凭借着精湛的技术和冷静的处理,丁祖发俨然成为了老专家。“只要有他出现的地方,从来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同事们说。
“做我们这行不仅体力活重,精神压力也大,一般人吃不消。”丁祖发坦言,随着线网的发展,培养更多的技术人员是广州地铁的最大需求,也是他自己最大的愿望。除了完成日常工作外,从2007年开始他还主动承担起了专业人才培养任务。2009年初,工班分来了两个新员工,他亲自任小组长,手把手传授技术,新员工很快进入工作状态,两年后二人都成为铝热焊专工。仅2013年,他到一线培训的焊轨人才就达467人次。“我希望更多的人加入这个队伍。只要牢记责任与使命,把自己和地铁运营安全紧紧绑在一起,就一定能在这个岗位上坚持下去。”丁祖发说。
原文链接: http://www.ycwb.com/ePaper/ycwb/html/2014-10/13/content_556200.htm?di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