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报:港科大研究生卖小面获天使投资

28.11.2014  18:41


 

   羊城晚报11月28日B7版讯 (记者 林世宁)“青春逐梦职场系列讲座之‘我在这里开始’”近日在 华南理工大学 逸夫科学馆举行。本科毕业于华工、研究生毕业于香港科技大学的85后宋奇分享了他的创业经历和心得。

  宋奇打造的品牌——“遇见小面”今年6月开张,一个月就卖出近万碗面,三个月后得到200万元天使投资。被大家称为“小面哥”的他,是如何在不足半年的时间内将30平方米小面馆做到被风投估值1300万元的?

 

创业“无间道”:
在洋快餐中迈出第一步

 

  谈及大学时期的经历,宋奇调侃自己从“大二开始,逃的课比上的课还多”。“学生任务就是学习,这句话没有错,但是我们要明白该学什么:在大学里,一切有价值的东西都要学习。”他认为,哪怕是简单的贴海报也有值得学习的地方——贴哪里,怎么贴,什么时候贴才会有更多人关注,这些都有讲究,“在大学期间的实践就是为日后营销打下基础。

  用9个月结束在香港科技大学读研经历后,不同于大多数同学选择去科技园“喂小白鼠”,他去了一家IT连锁店当白领,拿着不错的收入,但他却并不满意现状:“我要为自己打工。”凭着对餐饮业的模糊兴趣,宋奇迅速裸辞高薪工作,开始他的创业“无间道”生涯。

  为了学习经营方式、经营理念、管理手段等,了解“香港人是如何以香港人的工作态度工作的”,宋奇进入香港麦当劳工作,在香港地区最繁忙的分店红磡火车站店当任实习经理。硕士毕业的他端盘子、炸薯条、包汉堡等,开始了“三班倒”的生活:早班,凌晨三点,起床;晚班,凌晨三点,回家;而且时常早晚班轮替。工作十几个小时后回到家的他还会记录下这一天在麦当劳运营一线上掌握的知识,在麦当劳工作的一年里,这样的“香港DAY BY DAY”他记录了几万字。

  “中国大陆才是事业发展最强的地方。”秉承这个想法,一年后他再次裸辞,回到广州进入百胜餐饮集团。等到自认已经做好准备后,他和他的团队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麦当劳营运的历练,百胜餐厅选址开发的实践,这些都是为了今天的创业所做的铺垫。”宋奇如是总结。

 

当断即断:
两次碰壁后进行自我改革

 

  最初,宋奇和他的团队在珠江新城运营了一家概念粤式茶餐厅,却在一开始就陷入困境,仅仅三个月,不算运营成本,每月净亏1万元,“创业起步我们就遇到了难题。你的核心技术是什么,利润占比怎么样,你主打的是特色餐饮还是快餐,这些都要慎重考虑。我们当初完全没有考虑清楚这些,只在网上找了几个3000多元钱的厨师就匆匆忙忙开始了。

  “以前在洋快餐工作,以为自己学到了很多东西,实际上我只是企业链条上的一颗小小螺丝钉,缺乏对全局的把握和掌控。”从粤式茶餐厅到东北饺子,在经历两次失败后,为了使小店继续走下去,宋奇四处去找人帮忙看,从厨师到以前的同事,收集了很多方面的意见,做了两次大的改革,最终把目光转向重庆小面。

  “当断即断,在市场反应不好的时候要及时转型,这是我们初次创业学到的第一条生存法则。”两次改变产品,从人员到设备进行大改动,宋奇的小店也完成从一开始的亏损状态逐步发展成估值1300万的逆袭。

 

遇见小面:
30平方米小店估值1300万

 

  提到重庆小面,很多人第一反应是路边的夫妻小店。决定做重庆小面后,宋奇和妻子立刻赶去重庆,在重庆吃了十多家不同的面店,又到广州十几家类似的重庆小吃店一一品尝考察,并想尽一切办法进他们的厨房看操作过程,再结合广东人的口味进行改良,邀请了许多朋友多次试吃后,宋奇的“遇见小面”正式运营。

  “在大学时期学到的知识,应该把它运用到生活中。”宋奇的师弟,和他一起创业的苏旭翔说道。在重庆小面的制作中,他们采取精确化、标准化的制作流程,让餐桌上的每一碗面都是同样的美味。在具体制作过程上,厨房就变成了实验室,小面用料精确计算配比,用多少盐,用多少油辣子,煮面煮多少秒都有严格要求,量杯、油温计、天平、量勺、秒表等实验室里才能看到的东西,在这里纷纷派上了用场。

  目前,遇见小面店每天一到饭市时间就排起了“长龙”,甚至很多顾客在门前等位。遇见小面的创业团队和商业模式获得了许多投资者青睐,开业三个月后获得200万元的天使投资,品牌市场估值达到1300万元。至此,“遇见小面”的连锁餐厅格局已经打开。

  宋奇说,融资资金主要用于产品研发、中央厨房建立及品牌建设,修炼好“内功”后,在广州A级商圈开设两间分店以形成连锁模式。一年后将展开A轮融资,用于广州及深圳地区分店拓展,他还设想“遇见小面”将来有机会能走出国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