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改名,底线几何?

16.11.2015  13:23
清宫戏宣扬的尔虞我诈,“宫心计”背后的陈旧历史观,早有有识之士批评。旅游景点的改名运动,把虚构、戏说的历史具象化、实体化,一旦用物质手段把虚构历史固定下来,弄假成真就有了“证据”,后世再翻案,可能更难说清。

  随着电视剧《琅琊榜》的热播,剧中出现的“琅琊山”、“琅琊阁”等名称也受到热捧。近日,安徽滁州琅琊山风景名胜区内的“会峰阁”改名为“琅琊阁”引发网友热议;此外,江苏南京、山东东南沿海等地,也加入了争抢“琅琊”地名的混战。对此,安徽省琅琊山方面回应称,“会峰阁”更名是为了借助热播电视剧《琅琊榜》,配合微信营销,回应网友好奇,吸引网民和游客走进琅琊山。琅琊阁与滁州琅琊山具有一定的关联性,是否完全吻合有待考证(昨日新华网)。

  会峰阁本是琅琊山风景区内最高的建筑物,于1988年建筑在南天门明代建筑会峰亭遗址残基之上。这么看,会峰阁的命名,乃是其来有自、名副其实的“真货”,但“琅琊阁”在“有待考证”的情况下,牌匾竟以“苏轼”落款,真假混淆,以真乱假,东坡居士若在天有灵,真是死难瞑目。

  此等做法,“琅琊阁”还不是首开先例者,据说电视剧《西游记》带热“花果山”后,宜兴、宁波、东莞等地都曾表示花果山原型在当地,《山楂树之恋》热播后,外景地湖北远安县甚至有人建议改县名为“山楂县”。这还不算什么,几年前山东阳谷县、临清县和安徽黄山曾争夺“西门庆故里”之名。既然西门庆都能启动若干文化工程,争抢“潘金莲故里”,也只是时间早晚的事。问题是,这么抢下去,真就能抢出个什么名堂么?

  旅游景点需要卖点跟包装,电视剧等流行文化产品,在公众的历史想象方面扮演重要角色,但哪些是历史真实,哪些是虚构真实,景点的自我包装不能无底线。比如,最近故宫院庆90周年,特新开放慈宁宫等四大区域,其中包括了热播电视剧《甄嬛传》故事较集中的几座宫殿。对此,有些新闻媒体以“故宫喊你看甄嬛”为题加以报道。但其实本次故宫原状陈列项目6年前就已筹备启动,早于《甄嬛传》开播。故宫方面也强调,“甄嬛”作为影视作品里的一个人物,并不是真正的乾隆帝生母崇庆皇太后钮钴禄氏本人。观众参观时,才不至于错将“戏说”当“正史”。

  清宫戏宣扬的尔虞我诈,“宫心计”背后的陈旧历史观,早有有识之士批评。旅游景点的改名运动,把虚构、戏说的历史具象化、实体化,一旦用物质手段把虚构历史固定下来,弄假成真就有了“证据”,后世再翻案,可能更难说清。

  只不过,故宫严谨,那是因为紫禁城是不愁嫁的皇帝女儿,声名响亮,游人不绝,从不必为客源发愁。假如你是一个小地方,凭什么别人要光顾你?为了招徕生意,不怕吃相难看,才有了苏轼躺枪、金莲蹙眉的荒诞事。现如今,就是开个牛杂店,店主都要煞有介事,在门口贴一段乾隆下江南的典故。这种陈腐无趣的模仿和复制背后,是急功近利和创造力的枯竭。无论如何,把游客先圈过来再说,中国人的心理,“来了都来了”,就算是假的,以后不来就是了。对这一点,这个阁那个故里,对游客心理拿捏得还是蛮准的。

  (原标题: 景区改名,底线几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