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恒煜:智库赋能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

21.04.2023  19:21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在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丰富“一国两制”实践、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应对全球变局挑战中具有重要意义。世界一流湾区建设离不开智库的智力支持,从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等地区的历史实践来看,智库深度参与了区域规划、发展战略的制定和调整,对当地的经济社会展开调查研究,提供经济增长和地区治理问题的解决方案。在世界经济格局深刻变化的背景下谋划推进新阶段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打造全球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服务港澳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需要粤港澳三地智库的群策群力和建言献策。在大湾区一体化日渐深入的态势下,加快构建粤港澳智库共同体,既有助于完善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体系,更有助于汇聚多方力量,为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智力支持。    粤港澳智库合作基础良好   改革开放特别是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后,广东、香港和澳门智库在“一国两制”的环境中不断发展壮大,形成了涵盖党政智库、高校智库、媒体智库、社会智库等类型在内的发展格局。广东智库立足改革开放前沿,建设起步早、发展速度快,对广东经济运行以及国家对外开放过程中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展开了长期性、全局性、战略性和综合性的研究,持续关注和推动粤港澳合作,为开放理论与实践作出重要贡献,为政府重大决策提供咨询建议,为社会经济发展给予智力支持。香港智库围绕“一带一路”倡议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广泛开展社会访问调查,探讨香港长远竞争力、经济发展和社会民生等关键议题,通过政策研究和研讨活动等方式与各方沟通合作,使政治决策和公共政策决策更加符合香港实际情况,从维护香港长期繁荣稳定的角度推动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增强香港“超级联络人”的角色。澳门智库协助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应对回归前经济不振、人心不稳的挑战,不断丰富和发展澳门“一国两制”实践,为澳门的经贸往来、对外合作、人文交往牵线搭桥。与此同时,澳门智库还依托“一中心、一平台、一基地”优势,形成了以葡语国家为对象的“一带一路”区域国别研究和以澳门本土为对象的澳门学研究专长,产生了一批富有特色的研究成果。   2019年2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印发并明确“支持内地与港澳智库加强合作,为大湾区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同年6月,粤港澳三地智库代表在广州签署框架协议,发起成立粤港澳大湾区智库联盟,标志着广东、香港、澳门智库在粤港澳大湾区的框架下,从独立发展迈向了区域协同发展的新时期。广东与港澳智库在多个领域建立了合作关系,进行了诸多探索实践。   在科研协作方面,一些机构之间达成了合作协议,推动科研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成立联合课题组或联合调研组开展有关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相关研究,编制发布蓝皮书、专题报告、评价指数等成果。在共同培养人才方面,主要形式包括联合培养硕博人才、设立博士后工作站、共建湾区校园和实习基地、建立学生交换和师资共享机制,为湾区智库输送复合型、高素质的有生力量。在学术交流方面,以联合举办粤港澳大湾区(广东)文史论坛、中国南方智库论坛、粤港澳大湾区智库论坛等高影响力学术活动为鲜明特色,机构间的参访调研也日渐增多。在合作传播方面,大湾区主流媒体创办智库的积极性高,不断发挥信息资源的链接整合优势,提升思想挖掘、战略研判、方案供给能力,成为智库思想解读者、传播者和创造者。   湾区高质量发展提出新要求。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中,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新机遇与新挑战并存,三地智库面临新使命与新任务。诸如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在高质量发展中发挥引领示范作用;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为全国构建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探索路径、积累经验;用好重大合作平台,充分发挥粤港澳开放优势,实现优势叠加效应;在“一国两制”框架下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都亟待粤港澳智库集思广益,携手交出新的答卷。这就需要粤港澳三地智库紧扣国家战略部署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在粤港澳大湾区智库联盟的基础上进一步凝聚共识、明确共同目标、聚焦现实问题、探索合作路径,以协同一致的思想力、行动力、创造力破除湾区发展难题。    加快形成粤港澳智库共同体   智库共同体以智库集群化、协同化发展为特征,主要依托各个智库的学科积淀和人才集聚优势,以国家、区域、行业等发展战略问题和现实问题为导向,融合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开展跨机构、跨学科的决策咨询、社会调查、人才培养、舆论引导等活动,是智库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新形态。着眼未来,粤港澳三地智库可以用好地缘优势,凝聚共识,强化价值认同,多领域多举措推动开放共享、互联互通,并从以下方面加快智库共同体建设,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能级。   明确共同的战略愿景。智库共同体建设要以服务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为宗旨,以打造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湾区智库集群作为共同目标,重点聚焦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把握“一带一路”倡议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机遇扩大制度型开放,推进基础设施“硬联通”、规则机制“软联通”和湾区人民“心联通”,深化对外人文交往,持续开展深入研究,高水平谋划推进新阶段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构建研究协作共同体。在粤港澳大湾区智库联盟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各个专业领域智库联盟建设,发挥地缘共生优势,在横琴、前海、南沙等地区共同设立面向世界的粤港澳智库合作机构或落地国家高端智库分支机构,建立开放、多元的成员体系。以组建智库专家委员会,举办湾区智库联席会议、智库论坛、专题研讨会等方式搭建常态化的对接对话机制,加强顶层设计,突出机构特色,实现优势互补和错位发展,就深化粤港澳合作、携手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展开深入调研和充分讨论。倡导三地政府设立粤港澳大湾区智库发展基金,定期设置议题,组织各智库联合开展重大项目申报,建立具有湾区特色的政府购买决策咨询服务制度和科研经费跨境拨付机制,形成更多高质量有影响力的智库成果,为优化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咨询架构奠定智力和组织基础。   构建科研人才共同体。以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城市试点实施往来港澳人才签注政策为契机,畅顺人才交换通道,加快形成粤港澳智库“旋转门”,打造“柔性”智库团队,促进学者、官员和企业家之间的有序流动,高效配置智力资源。同时,建设以精准匹配粤港澳决策需求为目标的专家人才数据库,面向海外积极引才引智,为服务湾区发展提供充足的思想动能。加强不同类型智库的资源整合,通过跨地域、跨机构的联合办学、师资培训、研修实习、学分与课程互认等方式,构建多元化的智库人才培养环境,实现智库建设与人才培养的良性互动。   构建信息情报共同体。加大对智库数字化信息化的投入,采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推进粤港澳大湾区数字智库建设,搭建智库科研协同平台、特色专题数据库、成果案例数据库等创新载体,提升智库产品生产效率。运用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网络爬虫、仿真模拟、数据可视化等新兴技术赋能研究方法,拓展决策研究问题的可及性,提升建言、引导、评估效能。促进智库成员间文献信息情报和数据库资源的开放共享,开拓数据互换、内部共享、有偿交易、知识定制等合作路径,缩短数据流通和决策等待时间,通过畅顺三地智库的信息网络空间进一步增强智库间的协作效率。   构建对外传播共同体。加快湾区智库“走出去”进程,共同创立海外研究基地或海外分支机构,密切与国际智库特别是纽约、旧金山、东京等湾区智库的联系,通过合作开展调查研究项目,参与国际规则咨询论证,举办成果发布会、论坛、研讨会等形式,增进国际社会对粤港澳大湾区的了解和研究。港澳智库充分发挥香港、澳门“超级联系人”功能,联动广东智库开展海外整合传播活动,创办面向海外的新媒体平台,多语种、多渠道扩大粤港澳智库产品的传播广度、深度,塑造粤港澳大湾区智库国际品牌。加大湾区智库国际传播研究投入,揭示全媒体时代的湾区智库国际传播规律,探索面向国际社会的智库成果转化的模式路径,创新湾区智库思想“同频共振”、形成传播合力的方式方法。    (作者系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