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矫正”的茶山样本
在茶山镇社会治理指挥中心,该镇司法分局工作人员通过社会治理指挥中心平台,调取附近摄像头,对矫正对象沈某实时线上抽查核实,结果显示沈某身处东莞境内;矫正对象何某,今年初与家里关系紧张、人际关系差,但经过该镇司法分局“彩虹心桥”的“线上+线下”心理辅导,现在已经找到一份稳定工作,并且正积极习厨艺和考驾照,想成为一个更有用的人。
上述两个案例是茶山“智慧矫正”的生动缩影。该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各种智能设备,实现与其他政法部门平台对接、数据共享、协同监管,逐渐建立起集指挥调度、移动管理、应急处置、帮扶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社区矫正智慧化监管体系,提升矫正成效,维护社会稳定,助力社会治理创新。据了解,茶山是全国首批“智慧矫正”示范点创建单位,全省社区矫正工作会议近日在该镇召开,其“智慧矫正”被视为典型在会上作经验推介。为什么是茶山?该镇“智慧矫正”有何独到之处?为此,记者近日深入茶山走访调研,探索该镇“智慧矫正”的好经验、好做法,以期能给全市带来启发、提供借鉴。
智慧模式
上联省下接地方搭通“天地线”
2020年新春伊始,肺炎疫情来势汹汹。
茶山司法分局收到鹤山市人民法院关于罪犯蒋某的执行通知书。原来,蒋某因犯开设赌场罪,经依法判处缓刑实行社区矫正。重庆籍的蒋某自称在茶山居住,申请在茶山进行社区矫正,鹤山市人民法院希望茶山司法分局对蒋某的情况进行调查核实。
但如何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完成调查核实呢?茶山司法分局工作人员当即与蒋某联系,确定蒋某在茶山的居住地点和社会关系,随即使用智慧化手段,在社会治理指挥中心平台调取蒋某居住地点附近的监控摄像头,成功核实到蒋某在茶山的居住信息。随后,茶山司法分局通过智慧矫正自助报到终端,让蒋某快速自助办理入矫手续,避免了不必要的近距离接触。
所谓社区矫正,是指将被判处管制、宣告缓刑、裁定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等四类犯罪行为较轻的对象置于社区内,使其在不脱离正常生活的情况下,借助政府、社区、社会爱心人士、亲友的帮助,在社会生活改造中顺利回归社会。
“多亏坚持推动社区矫正智能化、信息化发展,不然蒋某的入矫手续肯定没这么容易。”茶山司法分局局长卢沛韬感慨地说。他介绍,茶山“智慧矫正”的其中一大亮点是通过平台对接,搭通“天地线”,建立“智慧矫正”网络,实现资源整合、数据共享,随时随地掌握矫正对象的信息,做到全方位监管。这个连接点就是该镇社会治理指挥中心平台。对上,该平台接入省社矫系统,这也是省社矫系统唯一来自地方的端口;对下,该平台不仅联通“智网工程”,将社区矫正对象纳入综治网格化巡检范围,而且依托公安的“雪亮工程”“天网工程”,可以调取全镇视频监控,对矫正对象实时监管。
茶山“智慧矫正”另一大亮点是“彩虹心桥”心理矫治系统。茶山司法分局副局长何国栋表示,该镇在全国率先联合司法部社区矫正心理矫治专家单位,创新搭建“彩虹桥”心理矫治“线上+线下”闭环系统,实现帮教力量多元化、教育改造人性化。线上,该系统能够根据矫正对象的基本信息进行智能分析,提供心理评估辅助决策,生成个性化矫正方案;线下,心理咨询师根据该矫正方案,对重点矫正对象进行心理干预和心理咨询,促进矫正对象心理健康发展。
此外,茶山还引入VR设备,让矫正对象戴上VR设备进入虚拟场景,进行沉浸式的感悟体验,震撼其心灵,实现数字化、可视化、动态化教育,提高教育矫治的效果,促使其更加顺利地回归社会。
监管痛点
矫正对象在路上监管还在“穿鞋”
茶山为什么要花大力气推进“智慧矫正”建设?
“随着社会的发展,原来的社区矫正管理面临着一些难点和痛点。”卢沛韬说。
首先,以前矫正对象需要佩戴电子定位手环,我国新的社区矫正法实施后,更加强调对矫正对象人权的尊重和保护,就拆除了矫正对象的电子定位手环,改为使用手机定位。“但无论是电子定位手环还是手机定位,都始终让各地社区矫正部门面临监管的共同难题。”茶山司法分局社工陈建聪分析说。
这个难题是什么呢?“如果矫正对象将手机留在东莞的任意一个地方,或者是将手机交给在东莞的任何一位亲戚朋友,定位肯定显示该矫正对象还在东莞,但实际上该矫正对象很可能已经离开东莞,并极有可能再次做出危害社会的事情,等社区矫正部门反应过来,可能已经过去好长一段时间。”陈建聪解释称,单纯依靠手机定位,容易发生人机分离、人机不符的现象,对矫正对象的监管存在漏洞和盲点。“矫正对象已在路上,监管还在穿鞋。”他形象地补充说。
其次,社区矫正工作存在人少事多的矛盾。“因为醉驾入刑等原因,近年来入矫对象有上升趋势,矫正工作人员数量不足,导致工作人员接触入矫对象的时间不多,对入矫对象缺乏全面了解,管理工作的针对性不强,容易脱管和漏管。”何国栋表示,“拿茶山来说,目前全镇共有39名在矫对象,但只有两名社工专门负责监管和服务工作,而一般情况下,工作人员与在矫对象的比例以1:15为宜。”
同时,社区矫正监管理念也在转变。何国栋认为,以前社区矫正偏向于监管,现在则向监管和服务并重的方向发展,更加强调人性化的监管和服务,更加注重教育等改造工作,而现有的监管条件和手段,已经跟不上社区矫正发展趋势和监管理念的变化。
“随着当前 IT 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已经有了成熟可靠、功能齐全的各种信息化系统,这为解决社区矫正监管的难点和痛点,提供了智慧化、智能化的一种方案。而实际上茶山在这方面本身已具有一定基础,很早就设置社区矫正相关功能室,配有成套的监控和视频系统。” 卢沛韬表示,这为茶山创建全国首批“智慧矫正”示范点提供了契机和基础。
在“智慧矫正”模式下,茶山引入现代信息技术、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通过定位、追踪、记录等措施提升社区矫正的全面化、科学化、常态化、共享化程度,堵住监管漏洞,提升工作效率,扩大服务内容,将该镇社区矫正工作推上一个更高的台阶。
心理干预
监管和帮教结合更好完成改造
目前,茶山实行“智慧矫正”模式已经有两年多时间。那么,该模式取得怎样的进展?又有哪些明显成效?
一方面,在对矫正对象的监管中,茶山“智慧矫正”的作用日益凸显。“能够让工作人员便捷、高效地开展日常监管、情况处置等工作,极大地节省人力和时间成本。”茶山司法分局社工林嘉欣表示,由于该镇综治平台不仅接入省社矫系统,还联通镇“智网工程”,将矫正对象纳入综治网格化巡检范围,镇综治平台每周推送网格员巡检结果至省社矫系统,能在最短时间内掌握情况并开展线下处置。线下处置情况录入省社矫系统后,被推送至镇综治平台并向相关部门子系统发出协同处置请求,协同处置结果将由镇综治平台反馈至省社矫系统,从而实现事件处置数据流转闭环。同时,该镇综治平台还与公安的“雪亮工程”“天网工程”进行对接,让该镇司法分局能有效实现人像卡口和治安视频监控识别、实时人像时空档案存取,最及时、最真实地掌握矫正对象的行为轨迹并进行分析,也能与定位手机监控互通互补,防止人机分离、人机不符,实现全方位监控,有效做到不脱管、不漏管。
另一方面,茶山“智慧矫正”可以有效对矫正对象进行人性化关怀,实现监督管理与教育帮扶相结合,降低再犯罪风险,帮助更加顺利完成改造。11月13日,在茶山司法分局心理咨询室,心理咨询师江世杰正利用“彩虹心桥”心理矫治系统,对矫正对象何某进行第五次心理辅导。江世杰告诉记者,在“线上+线下”的辅导下,何某正变得越来好。“何某的情况并非孤例。”江世杰介绍,今年初该心理咨询室做过一项统计,对茶山其中10名中高风险矫正对象开展心理疏导和危机干预后,仅一个月时间,就让中风险对象从7名降至5名,高风险对象从3名降至2名。吴某被判缓刑在茶山入矫。缓刑前,吴某有较大心理压力。入矫后,茶山司法分局多次对吴某进行心理辅导,让其能以乐观、开朗的心态应对社矫生活,以一个更开放的心态规划自己的未来。如今,吴某不仅成为一名守法好公民,而且多次向学校和学生捐款捐助,并加入慈善组织奉献爱心。
记者采访的时候,珠海市香洲区南屏镇党委副书记蒙冠宇随队到茶山“取经”社会治理和维稳综治工作。他评价说,“茶山‘智慧矫正’比较实用,能够堵住监管漏洞,并很好地帮扶矫正对象实现再社会化,经验值得学习和借鉴。”
效率变革
建设全国领先“智慧矫正中心”
“效果是出来了,但随着‘智慧矫正’的深入推进,茶山发现该项工作还有一些问题需要继续完善和解决。”林嘉欣表示,目前该镇综治平台只能够调用镇内的摄像头,这意味着矫正对象即使不在茶山,但还在东莞境内的话,该镇就没有办法对矫正对象实时监管,还是存在一定的盲区。同时由于智能化的进程不够快,导致部分智能设备不能全面投用,工作人员仍然需要手动完成众多手续和程序,不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有专家建议,“智慧矫正”要进一步利用新技术、新设备,畅通便捷统一的信息应用网络,强化各地方、各部门数据共享、信息互通,全力打通“数据壁垒”和“信息烟囱”,建设“大系统、大平台、大数据”,实现社区矫正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记者了解到,目前浙江已经建成全国首家“智慧矫正”联合实验室,该实验室围绕5G商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新设备在社区矫正领域的深度应用,构建了智慧矫正智慧化运行模式,实现更智能化、更精准矫正。
该专家表示,“智慧矫正”虽然强调更多采用新技术、新设备,但也要注意结合当地实际,否则容易造成资源浪费,比如无人机监管更适合监控和网络不发达地区、地广人稀地方。同时,“智慧矫正”还要往注重教育改造,如果没有良好教育改造则会大大增加再犯罪的几率和风险,因此“智慧矫正”需要既有监管的刚性,又包含帮扶的柔性,不仅要“管得住”,更要“矫得好”,引导社区矫正对象从“被动受矫”向“自主矫正”转变,不断提升矫正效能。
卢沛韬表示,接下来茶山将进一步深化“智慧矫正”全国示范点创建工作,借鉴其他省市进一步完善信息化建设项目、硬件配备和网络环境,比如增加人脸识别、区块链技术应用、图像音频技术处理、云计算资源等,加强技术支撑,力争建成全国领先的“智慧矫正中心”,并力争第一批率先挂牌。同时,该镇还计划将推广“彩虹心桥”心理矫治系统,将服务群体从矫正对象向社会群众开放,向社会延伸,进行更大受众的应用创新和功能扩展,并健全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助力茶山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
文字/李健武
摄影/ 李健武 视频/无
编辑/宁新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