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不当宅男,来省博开启研学之旅

18.07.2019  10:31

观众现场尝试制作植物书签。信息时报记者陆明杰摄

大洋网讯 暑假不是在“吃鸡”就是上补习班?不如来博物馆吧!17日,由广州市教育局主办的“博物馆里过暑假”启动仪式暨首批馆校合作课程研发阶段性成果展示活动在广东省博物馆(下称省博)举行。

据悉,广州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启动“馆校合作课程研发”,精挑细选出17门馆校合作课程。昨日进行的成果展示包括广彩广绣、中草药的秘密、海洋软体动物、小眼睛看建筑、口述影像等多个门类。

闻味识植物”吸引了不少人来体验。

学生把课堂搬到博物馆“寻香

这个暑假开始,天河中学初二级学生们在省博展示了他们的综合实践探究课成果——“广州与海上丝绸之路——寻香之旅”课程。这是上学期馆校联动的综合实践课。这门课将课室搬到了省博和华南植物园。在省博历史专家的指导下,学生们学习制作香料、香牌、香囊,学习香礼、写香笺;在华南植物园,学习辨识香料植物,做到了“闻香识植物”。

天河中学历史科组长王力平介绍,“寻香之旅”是天河中学与广东省博物馆合作开发的综合实践课程。课程从香文化、瓷器贸易、茶叶贸易、造船技术四个新领域展开对丝绸之路的学习。

王力平说:“以往我们历史课上学习丝绸之路可能是从丝绸和瓷器讲起的,但是这次是从寻香这个角度切入,让学生们感受传统礼仪,认识到香文化是包括宗教信仰、文学艺术、文人香事、民族医疗、民俗生活等多元一体的文化,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为中学历史课程改革提供了借鉴意义,也为综合实践课程开辟了新的天地。

17门课程涵盖所有学段 发挥学生探究拓展能力

除了丝绸之路寻香课程,现场还展示了17门课程阶段性成果。这些课程有传统工艺广彩广绣、中草药的秘密、海洋软体动物、小眼睛看建筑、口述影像等多个门类。

据广州市教育局副局长华山鹰介绍,去年下半年,市教育局启动了馆校合作课程研发工作,共有160余家单位作了意向申报。经专家评审和专门培训,最终确定了17所学校与11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正式确立合作关系,在华南师范大学邝丽湛教授等的指导下,扎实推进首批课程研发的试点工作。整个体系覆盖了普通中学、职业学校、小学、幼儿园及特殊教育等各级各类学校课程,包括体验型、探究型、拓展型和实践型等不同课程类型,可以充分满足不同兴趣爱好青少年的个性需求。

思考:全市学生动起来挤爆博物馆怎么办?

有学校校长和老师谈到,广州兴起馆校研学热,以后会有越来越多的学校师生预约来上课,博物馆会挤爆吗?配套能跟得上吗?

对此,省博馆长助理、研究馆员王芳博士表示,省博每年参观人数200多万,学生观众仅占比15%,目前学生有效参观的人数还是比较少的,因此呼吁师生运用博物馆资源、开展实践课程显得尤有意义。“暑假别天天上培训班了,多来博物馆吧!博物馆是一个酝酿着新思想的地方,学生们在继承了传统文化基因后,可以据此创造一个适应现代社会的、对社会有用的世界。”她说到。

有校长建议,博物馆可以成立专业团队给有需要的学校进行引导,并且僻出专门的空间,对课程进行分门别类提供给学校,这将更有利于学校的选择和对接。

(信息时报记者庞泽欣 通讯员穗教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