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送暖入山村 —— 河口镇剑门村扶贫开发“双到”工作纪实
省体育局驻村帮扶干部站在漂亮篮球场上当起“编外体育老师”。
汕尾日报记者 洪广凭 通讯员 彭伟君
朝阳从寨子山顶冉冉升起,照着孩子们灿烂的脸庞,绿油油的庄稼抽出了嫩芽。陆河县河口镇剑门村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
省体育局驻剑门村帮扶干部丁金兴说:“住在宽敞明亮的校舍里,我每天都能看到孩子们的笑脸,听到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闻到清爽的空气,感到特别开心!”
驻村干部真驻村
2013年6月,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省体育局帮扶工作组入驻剑门村,同时该村也成为市委常委、组织部长苏茂荣的扶贫挂驻点。
一年多过去了,剑门村在省体育局和汕尾市委组织部的帮扶下,村容村貌发生了重大变化,农业有了长足发展,贫困户帮扶、危房改造、学校建设等方面工作均取得较大成效,村集体经济收入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等问题得到解决,村民年均纯收入在提高……
剑门落后面貌的改变,成了省在陆河开展第二轮扶贫开发“双到”工作的一个缩影。
剑门村,有着近五百年的历史,位于河口镇最东端,是南溪河的发祥地,辖下21个村民小组,总人口近五千人,盛产优质青梅、蕉梨、香蕉等水果。由于地处边远山区,该村离镇中心区18公里, 是全县最为贫困的村之一。经济发展非常滞后,约三分之一的人口已外出务农或经商。村集体经济收入几乎空白。
怎样改变贫穷落后的剑门村面貌,这是摆在对口扶贫单位面前的一道考题!
丁金兴,省体育局派驻剑门村工作组干部。这位年轻的小伙做事雷厉风行,富有个性。他吃住在剑门学校,与孩子们打成一片,同村民们混得很熟。他风趣地告诉记者,除了周一至周五中午能在学校食堂就餐外,早餐与晚餐及周末用餐都在打“游击”。难怪他的房间存放着电饭煲和方便面,不知道的还以为他在开“小卖部”。“剑门村的所有自然村,我几乎都走遍了,这么多贫困的村庄,让我下定决心,要把组织交给的帮扶工作做好。”丁金兴说。
省体育局驻村工作组经过调查研究和深入走访,帮助该村制定了《广东省体育局对口帮扶剑门村三年总体规划》。该总体规划得到了省体育局党组会的一致通过。
穷乡旧貌换新颜
春节期间,记者来到山青水秀的剑门村,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座座简洁明亮的安居房、一户户贴上感恩党和政府的对联、还有正在建设中的新房……
“房子破,我最担心的是刮风下雨。遇到风雨天,全家就得转移,这滋味不好受啊!”元旦前已搬入新居的老罗提及往事有点心酸。现老罗的新房是钢筋混凝土结构,面积约有80多平方米,在原旧宅地重建,节约了用地,也节省了资金。“能住上这样的新房,像我这样的穷人家做梦都不敢想。”老罗高兴地说。
像老罗这样的村民在剑门村还有许多。2013年至2014年,省体育局先后帮助该村23户贫困户建新房,每户支持1.5万元,去年这两项危改任务已全部按规划完成。
记者走进剑门,看到许多村民正在忙建房修屋。竹嶂自然村仅有30多户人家,正建新房的就有三四户。村民刘伯刚乔迁新居,还添了新丁。访谈中,老人笑得合不拢嘴,连说:“感谢大家的帮助!”
今年春节前夕,贫困户、单亲母亲罗大姐三喜盈门:搬入新房、娶儿媳、抱男孙。她家里买了52寸晶体彩电、微波炉、冰箱、茶几、沙发等现代家具。似乎与城里没有区别。
旧貌换新颜,穷村出新貌。剑门村委主任罗友琴告诉记者,去年村里大部分村民都住上了新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容村貌整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省体育局领导牵挂着剑门村的发展。局长王禹平、巡视员曾晓红等上任伊始,就风尘仆仆从广州直奔剑门村,并要求要结合当地实际,继续帮扶剑门发展经济建设。
在省、市、县、镇等各单位和乡贤们的大力支持下,剑门正在发生蜕变。
这几年随着农村群众文化生活需求日益增长,该村党员干部、村民代表和群众多次提议要在村里建设群众文体活动中心,但因资金问题,一直未能实施。省体育局听取村干部群众意见后,决定帮扶该村在原村委旧址建设群众文体活动中心(下称活动中心),并配套卫生所、老人活动场所以及健身器材、篮球场、坐凳、舞台等功能设施。2014年初,该村活动中心动工兴建。省体育局投入帮扶资金40万元,省红十字基金扶持20万元,目前活动中心已完成主体工程。为改善该村老年人文体活动条件,今年,省体育局将计划投入扶持资金10万多元帮助该村建设老年人文体活动广场。
位于寨子自然村的剑门学校,创建于1956年,改建于2003年,因各种原因,学校配套设施没能跟得上,缺乏体育器材,小学生们在泥沙场地运动。为了完善剑门学校硬件建设,托起山区孩子的希望,一年多来,省体育局投入26.5万元,帮助该校新建硬底化篮球场,铺上跑道、建挡土墙、安装太阳能热水器等。如今,气派的校门、美丽的花圃、笔直的校道、宽敞明亮的教室和安全舒适的校舍,令人羡慕不已。“篮球场已经成为村里的标志性建筑,我们将不辜负各级政府部门、社会各界对山区教育的关心和支持,将剑门小学建设成为最美的山区小学。”站在崭新的篮球场中央,剑门学校校长吴木轩激动地比划着,满脸欣喜。
油甘坪自然村村前有一条简易的桥叫竹嶂桥。每逢大雨,甘坪、楼下、大坪、竹嶂四个自然村的群众不能从桥上经过,“特别是下大雨,老人生病、孕妇生育,过不了桥时非常危险。”村干部邱立端、刘火胜回忆,当年,他看好良辰吉日要娶妻,因下雨溪水冲坏桥梁,只好背着新娘回家。去年,在省体育局和市委组织部的协助下,群众自筹资金重建竹嶂桥,春节前已经通行。“扶贫单位为咱穷山村做了件大好事。”剑门村第一党支部书记罗烈贤笑呵呵地说。
近几年来,剑门村农田水利设施损毁严重,通往农田的主要灌溉渠道——大坡陂,始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陂坝、渠道荒废,严重影响农业生产。在驻村干部的积极协调下,该村修建了“三面光”引水沟渠1000余米以及蓄水池等,使全村农田灌溉、人畜饮水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造血”扶持添活力
剑门村是陆河县盛产青梅的主产区之一。全村青梅种植面积达1100多亩,青梅已成为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为扶持该村贫困户发展种植青梅产业,省体育局投入30万元,帮助剑门村组建青梅经济合作社,支持80户贫困户购买农药化肥,开展青梅种植技术、农业知识、专业技能等系列培训班,“扶贫”又“扶智”。
帮扶单位对该村的支持与帮助,让贫困村民感到了温暖,看到了希望。为扶持剑门村发展集体经济,省体育局分两期先后投入共60万元,作为村集体经济起动资金入股水电站,这是一项“造血型”扶贫项目,每年可获利6万元。“这6万元,就可作为村集体经济收入了。”丁金兴说。市委常委、组织部长苏茂荣曾六次带队到剑门村开展扶贫工作,每次到陆河都要到扶贫点看看走走。去年金秋,贫困村民范连城儿子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一所重点大学,可家里没钱供儿子上大学。“当时苏部长和很多领导到我家慰问,在大家的帮助下,我儿子终于上了大学,‘双到’、‘双到’真是喜到财到啊!”
一年多来,省体育局结合当地实际,帮扶贫困户发展生产、改善生活环境,支持民生事业等。去年该村被帮扶的80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年人均纯收入比2012年增长50%以上,达到了年度考核标准,同时贫困户家庭医疗、教育、低保、新农保及住房改造等保障政策也相继落实到位,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已超过5万元,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善,村容整洁,公共服务设施和服务水平明显提高,村“两委”班子战斗力、凝聚力、号召力进一步增强。
省体育局局长王禹平到陆河指导工作
省体育局巡视员曾晓红到剑门指导工作
省体育局监察专员何慧华联系广东省红十字会支持剑门卫生站建设
汕尾市委常委、组织部长苏茂荣到剑门村指导工作
省体育局副局长刘克军到剑门指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