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预测:气候暖化结合空气污染将加剧全球粮食危机
中新社香港8月4日电 (记者 李焯龙)香港中文大学(中大)4日发表的一项研究结果预测,未来数十年里,气候暖化加上空气污染恶化,将可能导致全球农作物生产量大减,令营养不足的人口比例上升,加剧全球粮食危机。
自2012年末起,中大地球系统科学课程助理教授戴沛权利用计算机模型,模拟未来一系列的环境变化及人类活动,从而预测将来的气候和空气质素,幷利用过往的全球数据,分析臭氧、温度、农作物产量和营养不良之间的关系。
研究结果推算,2050年全球平均农作物生长季节的温度,会较现在上升摄氏1至2度,而在农业发达地区如中国内地、印度、美国及欧洲等,更会上升摄氏2至3度。
研究也由此推测,气温上升将减少全球包括小麦、大米、玉米、大豆在内的粮食产量超过10%,营养不足人数增加超过30%。
据联合国粮食和农业组织预计,全球粮食需求从现在至2050年将增长至少50%。但戴沛权指出,极端高温和地面臭氧等空气污染物会严重破坏农作物,而臭氧亦会随气温升高而增加。
研究进一步预测,气温上升加上不约束的臭氧污染,2050年全球粮食产量将较目前减少15%,营养不足人数将增加接近50%。
但如采取积极的臭氧控制措施,例如管制化石燃料燃烧排放,即使面对同样的气温上升,2050年全球粮食产量将只较目前减少9%,营养不足人数的升幅也会减少至27%。
戴沛权在记者会上解释,研究也发现在中国内地,几乎所有的农作物,包括小麦、大米、玉米等,对臭氧污染更为敏感,因此控制空气污染,可能会比种植耐热农作物品种,更有效地保障农业。
他补充,气候变化和空气污染对粮食生产的影响是全球性的,不仅会加剧发展中国家的营养不良问题,也会导致食品价格出现较大波动,将影响所有发达地区。香港的食品以进口为主,也会受影响。
据介绍,上述研究结果最近发表在《自然——气候变化》国际期刊。(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