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暨发展中国家科技培训班在我校举办
11月25-12月5日,为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重大国家战略,由我校中英环境科学研究中心与中科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合作承办的“海岸带环境持久性有毒物质的监测与风险评估”一带一路暨发展中国家科技培训班在我校科技楼中英环境科学研究中心举办。来自“一带一路”沿线9个国家的20余名学员参加了培训。
开班仪式上,广州地化所副所长张干研究员、我校资源环境学院李永涛教授、安捷伦科技有限公司大中华南区整机销售蔡震总经理分别致辞。
一带一路暨发展中国家科技培训班在我校举办
培训班由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江桂斌院士、香港城市大学副校长林群声(Paul K. S. Lam)教授、我校中英环境科学研究中心Kevin. C. Jones教授、香港大学张彤教授、香港理工大学李向东教授、中科院广州地化所副所长张干研究员,暨南大学曾永平教授、鲍恋君教授,以及南京大学、南开大学、中山大学的相关老师等知名专家为学员授课。
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江桂斌院士、香港城市大学副校长林群声(Paul K. S. Lam)受邀作了题为“环境新型持久性有毒污染物”及“海岸带生态系统的持久性有毒污染物及其生态毒性效应”的学术报告。
培训围绕着水体环境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以下简称POPs)被动采样技术、大气环境POPs被动采样技术、DGT被动采样技术、环境汞污染、环境重金属污染、抗生素抗性基因、以及环境中典型POPs污染等8个版块展开。
培训期间,学员们充分学习了水体与大气环境POPs被动采样技术的发展历程、原理与应用、被动采样器的操作流程、汞的全球排放、中国及全球环境介质及生物体中汞的分布、抗性基因的分析与表征、环境重金属污染以及典型POPs(二噁英、阻燃剂、全氟化合物和农药)的环境分布、迁移转化及人体暴露等内容,加深了学员对环境监测技术、环境污染过程与效应的认识。
国际培训班的开展,不仅加强并拓展了我校中英环境科学研究中心与其他国家的交流合作,而且提高了中心的国际影响力。(资源环境学院 中英环境科学研究中心 文/图 杨行健 陈华毅)
(责任编辑:蒙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