曝光老赖 既要大胆尝试又要防范风险

19.03.2015  13:47

本报报道,继东莞市两级法院去年曝光久欠村组债不还的老赖后,我市集体资产交易平台和“三资”监管平台也将使出“杀手锏”。前日起,各镇村开始整理收集新旧老赖的名单,而上述平台正在添加曝光老赖的功能,预计下半年启用,届时老赖的欠债不良记录将被更加广泛地曝光。

自几年前东莞运行资产交易平台以来,相对透明和公开的交易,减低了村组干部打理村组资产出租、转让交易过程中的寻租腐败,而“出高价者得”的竞价机制运行,放大了村组资产的溢价能力,增大了村组的资产收入。今年,东莞把资产交易平台向全国投资者和创业者开放,将提升东莞村组资产的配置能力,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资本便利交易的平台。如今,东莞集体资产交易平台又将上线新的功能——曝光新旧老赖的名单,不仅向资产交易者提供风险预警,而且,更是活化欠账信息这一信用记录的新尝试。

不怕法官执法就怕媒体曝光,这是法院提高债务官司判决执行率的实践总结所得。就商人而言,欠账不还的信息一旦被包括交易对手在内的众人知晓,轻者,难免不被众人耻笑和鄙视,重者,会让未来的商业交易变得十分艰难。借鉴法院的成功经验,我市集体资产交易平台尝试曝光债务人欠账不还的信息,可能让老赖恐惧信誉损伤而第一时间向债权人清偿债务。这一主动追偿债务的重要动作,对于化解东莞村组上百亿的债务,或许具备事半功倍的效果。

需要警惕的是,资产交易平台公布老赖名单,必须设计和设定严格的认定程序和操作程序,否则,就有可能陷入违反法律、侵犯他人权利的风险之中。一般来说,法院曝光老赖名单,是在法院履行了依法开庭、查明真相、厘清责任的程序而老赖们又百般抵赖、久拖不还之后的行为,并不违反法律。而资产交易平台公布老赖名单,除了法院已依法宣判和生效的那部分老赖名单外,其他未经依法审理和认定的所谓老赖们,法律意义上的欠账行为是否成立,是否可以被认定欠账不还,还存在着一些变数,同时,公布赖账不还名单又具有一定的监督,要求相关部门谨慎操作。所以,设计合理的认定程序和操作程序,当是回避违法和侵权风险的必不可少的机制。

让既往的行为记录部分地担当惩戒和约束的功能,是正在设计和建设的国家征信系统的原创目标之一。在成功运行征信系统的欧美国家,普通公民之所以不敢轻易违法失信,就在于社会征信系统的存在,就在于每一次重大的交易都要使用征信记录,从而让征信系统自动释放“守信畅通无阻,失信寸步难行”的价值。从长远来看,东莞还需要依照顶层设计的进展,加速建构社会征信系统,而在国家征信系统尚没有正式实际运行的当下,在信法守法、防范风险的前提下,东莞也可大胆实施本土化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