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愿介绍更多同事到中国工作”(汇聚·天下英才)
开栏的话
不拒众流,方为江海。今年1月起,北京等9个省市作为第一批试点,开始实施新的外国人才签证制度,首批外国高端人才确认函已经发出。
新的签证制度将进一步增强中国人才引进的开放程度,有助于更多外国人才参与到中国发展建设中来,获得更多人生出彩的机会。今天起,本报推出《汇聚·天下英才》系列专访,讲述首批获发外国高端人才确认函的外国专家与中国的不解之缘。
今年1月中旬,上海市作为首批试点城市之一,向8位来自高校、科研院所、外资研发中心等单位的外国专家,签发了外国高端人才确认函。入围的外国专家,可在我驻外使领馆申请5—10年多次往返、每次最长180天停留期的R字签证。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专家桑德斯教授便是其中一员。
“能够获得外国高端人才确认函,我感到非常荣幸,特别是当我得知第一批获得确认函的外国专家人数非常少时。取得确认函后,我第一时间申请了中国的R字签证。”桑德斯对记者说。几天后,桑德斯教授就高兴地告诉记者,他已经拿到了新的中国签证。
桑德斯教授是英国皇家学会会员,是植物细胞信号和植物营养领域的领军人物,2010年起担任英国约翰·英纳斯研究中心主任。2014年7月,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中科院上海生科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与英国约翰·英纳斯研究中心在英国伦敦共同签署了中国科学院—英国约翰·英纳斯中心植物和微生物科学联合研究中心战略合作协议。自此,桑德斯教授便正式开始了与中国科学家的科研合作。
与中国“非正式”的科研交流,远在此之前。“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许多杰出的科学家,都是英国约翰·英纳斯研究中心的毕业生。经过多次非正式的研究对话之后,我们都不禁去问:为什么不进行合作呢?”于是,联合研究中心应运而生。“该联合研究中心将世界顶级的两国研究学者集合起来,共同攻克世界性的生物课题,例如玉米产量、粮食安全以及新型疗法等。在中国科学院和英国生物技术与生物科学研究理事会的共同支持下,我们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相信通过合作能够继续发现新问题、取得新进展。”桑德斯教授说。
与大多数来华工作的外国专家一样,桑德斯教授感叹于中国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对于中国高铁,他更是称赞不已:“北京到上海的‘复兴号’令人赞叹——不仅速度快,服务也非常好。”更让桑德斯教授赞叹的,是中国的科研及创新氛围。“中国科研环境非常好,有先进的设施、优秀的科研人员。当然,我认为中国的青年研究者应该更勇于质疑他们的导师。在我们研究中心,所有的教授、导师都希望学生们能提出问题。”桑德斯教授说,“对于我的研究领域——农业而言,在实验室的新发现能够快速转化为实际应用。例如,对水稻的研究可以应用于增加产量、抵御病虫害以及增加营养成分等。”
在桑德斯教授看来,中国对于外国专家的各项政策非常友好,不仅表现出了对外国人才的尊重,而且有利于深入合作的展开。“我愿意介绍更多同事到中国从事科研工作。”桑德斯教授肯定地说。
(本报伦敦2月9日电)
《 人民日报 》( 2018年02月10日 03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