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好的广马 更好的广州
张涨
从2012年一路“跑”来的广州马拉松,步履不停,不断向前。2015年,广马四岁了,广马变得更好了,广州亦然。
昨天,一年一度的城中盛事广州马拉松开跑。30000名参赛者点燃了羊城的运动激情,比赛沿途成为一片欢乐的海洋。连原本可能出现的降雨也识趣地“爽约”,蓝天白云下,又一届广州马拉松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广马,更加专业了。前三届广州马拉松的成功举办,积累了丰富的办赛经验,今年的广马更加“高大上”了。据统计,今年广马参赛者中,年龄最大的80岁,最小的15岁;参赛选手来自46个国家和地区,比去年增加了6个。尽管赛事扩容,但报不上名的跑者依然还有很多,这充分说明了广州马拉松已经“跑”出名气,“跑”出影响力。而与赛事规模扩大相对应的是,今年广马的组织工作更加完备:为了应对可能到来的降雨,主办方做好了预案,在起点、终点等节点搭建充足帐篷;为了让更多跑者跑出好成绩,今年还首次设置了官方配速员,让不同水平的选手找到自己的节奏;为了让参赛者更早了解自己的成绩,还首次提供了即时成绩短信通知服务……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广马的医疗保障更加“走心”,不仅首次出动了高端急救设备ECMO(体外膜肺氧合机),还设置了医生陪跑团队——一支由105名医生组成的队伍,分散在全马、半马和迷你马拉松等各个马拉松队伍,每隔500米到800米就有一组医生,与普通跑友一起跑。
广马,更加欢乐了。马拉松是一场全民狂欢的大派对。每一年的广马,都少不了奇装异服、求新搞怪的点睛创意。变形金刚、唐僧师徒、动漫角色,还有电影里的“斯巴达战士”和“落跑新娘”,都来到了今年广马的现场。广州人用这一份幽默,表达了这座城市的轻松与欢乐。而比赛现场随处可见的拉拉队,或组织而来,或自发成行,无不显示了这座城市的热情——他们不知道你的名字,但愿意伸出手与你击掌,微笑着道一声“加油”。精心设计的比赛线路,让广州之美尽收眼底。全马42.195公里通过天河、海珠、荔湾、越秀四个区。这条突出一江两岸主题的全马赛道,将新老广州城市景观串联起来,既有老西关的风雅韵味,又有珠江新城的现代恢宏,可谓相得益彰。海珠段的猎德桥、有轨电车、广州塔、大元帅府,荔湾段的人民桥、沙面古建筑、海关大楼等,羊城的过去与现在交织在一起。跑马,不仅是“跑”,更是欢乐的享受和文化的浸染。
广马,更加有爱了。跑马的意义,不仅关乎身体的健康,更在于锻炼意志、挑战自我。在广马的赛场上,我们看到了不同年龄、不同地域的人们向自己的身体和精神发起挑战。在已经过了6小时关闸时间后,仍有不少选手跑回终点,有年过六旬的老者,也有一瘸一拐的年轻人,还有牵着孩子的父母。在量力而行的前提下坚持到底,广马没有“失败者”。城市马拉松还是城市精神的一种象征,通过跑步来激发社会正能量。今年广马有11位来自广东省残疾人协会的轮椅选手冲过迷你马终点线,以及35位视障人士在领跑员的带领下参赛。参加马拉松的残障人士,一方面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乐观向上的残障群体“代言”,另一方面也表达了公共场所无障碍出行、全社会关心爱护残障人士等社会正能量。这样的广马,除了洋溢着浓浓的体育精神外,更散发出温馨的人文情怀。
从2012年一路“跑”来的广州马拉松,步履不停,不断向前。每一届赛事,都给广州人留下了欢乐的回忆,也见证了广州的成长。2015年,广马四岁了,广马变得更好了,广州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