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禺女儿万方:《雷雨》八十岁了,但是并不老

08.07.2014  15:45

南都讯记者李昶伟发自北京  

80年前一个闷热的夏天,还是清华大学学生的曹禺,在暑假的图书馆里,写下了他的处女作《雷雨》。自1934年上演以来,这部作品被一代又一代的戏剧人演绎。今年是《雷雨》上演80周年,长江新世纪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联合巴蜀书社推出“琥珀经典文丛”之《曹禺经典剧作: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

据了解,《曹禺经典剧作》首次集曹禺四大名剧《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于一书,并首次收录了曹禺的签名、印章、手稿(左图为《日出》手稿)、照片,包括几部戏剧在最初发表时的书影和曹禺自己的评价,是迄今为止最完整的版本。

最喜欢的版本是人艺第三版

“衡量一部作品的价值,我觉着就是时间,时间给予一个作品生命。”在新书首发式上,曹禺女儿、剧作家万方说,“《雷雨》今年已经80岁了,但是并不老,它还在继续。”万方透露,她正在改编《雷雨》,目前已改了七稿。

万方对《雷雨》的最初记忆,是四五岁时父亲带她去剧院看《雷雨》,第三幕电闪雷鸣,她记得自己被吓哭了。平时永远对孩子很平等的父亲那次非常粗鲁,“拿胳膊夹着我跑出去了,他觉得我影响了观众。”多年后常常回想起这个情景,万方说自己没有害怕,只有负罪感———“我打扰了观众”,“对于我父亲来说,剧场舞台演出是神圣的,这是让我印象非常深的。”

万方说,自己都数不清看了多少遍《雷雨》,剧中周萍、繁漪、周朴园所有这些人物都像老熟人一样。“但是我看了很多个版本,最喜欢的话应该是北京人艺第三版吧,叫做青年版。”万方说,看过那么多遍,以为自己会没什么感觉了,但是人艺第三版青年版《雷雨》还是让她很感动,因为所有的人物和剧中人年龄相近。“当我看到年轻人演的时候,我有一种更深切的感受,他们表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我一下觉得,《雷雨》原来是这样子。 ”

人成熟后可理解《雷雨》更丰富的面目

“《雷雨》没变,但是你成熟了。随着我的成熟,《雷雨》对于我展现更丰富的面目。”万方表示,原来不明白的一些事情,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慢明白了。“侍萍说不愿意待在这,那她为什么不走呢?除了戏里说的想看儿子,她其实还想看周朴园。相见的时候,她为什么要说老爷的一件衬衣袖襟上有个烧破的窟窿,后来用丝线绣成一朵梅花补上?”

万方表示,其实所有的创作者,不是为创造一种主义而创作,而是对人生存的状态,做尽可能深的思索,而且要在中间找到一条最酣畅淋漓的通道,表达他们对这件事情的感悟和情感。《雷雨》就是曹禺在经过这样的思索和追寻之后找到的通道。“《雷雨》它是一个非常酣畅淋漓的表达,而且又有非常精细的结构,这结构就像钻石,钻石可以切割成很多很多面,每一面都闪烁着光彩。”

对于自己正在着手改编的话剧《雷雨》,万方表示“绝对就是《雷雨》,但跟我父亲这个《雷雨》应该是绝对不一样的。这是很有意思的挑战。”万方说,《雷雨》这个剧本就像一个既美丽又强健的父母,想让它生一个孩子,“流着他的血但肯定长得不一样,性格也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