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迎总督行署 今立石室教堂

10.08.2017  15:02

大洋网讯 旧时商贾繁盛的越秀区,有不少因聚集售卖某种商品而得名的古街巷,如白米巷、榨粉街、海味街。今天介绍的卖麻街也为其一,这条位于一德路北侧、海珠南路以东的长巷有三四百米长,至今已有近千年历史。旧时,卖麻街是商品买卖频繁的富足之地,到了清代,两广总督行署位居此处,称得上是当时的政治中心。而现今,街巷东段还坐落着已有上百年历史的石室圣心大教堂,吸引不少游客慕名到此游览。

现状

一德路海味凉果商户“大仓库

种类丰富的海味干货、价格实惠的凉果、丰俭由人的广式住家菜……西接海珠南路,南邻一德路的卖麻街,商铺密集,人来人往。街巷被海味干货与凉果散发的清鲜混杂味包裹,同时充斥着拉货工人的吆喝声和海味凉果档口的买卖声。据了解,一德路的海味、凉果批发店不少商品都是从这条街巷进出售卖。

一到中午时分,卖麻街更显热闹。街巷内的食肆出品好吃实惠,不仅一德路、海珠南路周边商铺档主会到此就餐,就连到旁边石室圣心大教堂游玩的游客,也会在此落座选用美食。

记者在卖麻街看到,这里的临街外墙均为统一的象牙色。另外,周边其他内街内巷均有一个具有纪念意义的文雅名字,如仁德里、天后巷、百粤巷、万年里、三仁巷。相比而言,卖麻街就显直白。

卖麻街内所卖的麻是否就是人们熟知的麻绳、麻袋呢?对此,人们说法不一。有老人家称,卖麻街是因旧时该处为织网和麻皮的集市,因而得名;也有人认为,“”其实是指“麦芽糖”。据介绍,民国年间至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这里的麦芽糖作坊成行成市,悠长的叫卖声里有一份专属于老广州的甜蜜回忆。

历史

清朝时曾为广州政治中心所在

据考证,卖麻街是一条具有上千年历史的古老街道,早在宋朝时期,就已被称为“卖麻街”。

《广州城坊志·卖麻街》引《香山县志续编》载:“雍陌黄族始祖高风,宋代由省垣卖麻街迁居雍陌。

街巷形成后,卖麻街成为商贾往来盛地。到了清代顺治年间,当时的政治中心“总督行署”甚至迁居此处。据史书记载,顺治七年(1650年),平、靖两藩王攻陷广州城,占据老城作藩城,原总督行台(总督行署)迁到卖麻街东段。《阮通志》载,“总督署,在新城靖海门内。明时提督府行台,在内城西。国初平、靖两藩,驻居旧城,文职各官衙门,俱于新城权设备,总督行署,遂建于新城卖麻街。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朝廷下令,原迁到南城的广州官署衙门迁回老城。各府衙纷纷复迁,从归德门迁往大北门(即今解放北路、解放中路一线),东建院、司、道、府、厅、县各署,西建驻镇将军、都统、武职等衙门。但总督行署并没有搬回老城,仍在卖麻街。

故事

两广总督署被毁后建石室

时代变迁,气派非凡的总督行署早已不复存在。国内现存最大的哥特式建筑石室圣心大教堂所在地,实为卖麻街两广总督行署原址。

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总督行署是两广总督林则徐主持禁烟运动和反击英军的指挥部。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两广总督署被炮火击毁,废墟原址后来建为石室圣心大教堂。为纪念两广部堂,人们将原卖麻街两广总督署段易名为“旧部前”。总督署被毁后,咸丰十年(1861年),广东巡抚兼署两广总督劳崇光与法国水师总镇保谷芳德订约,将两广总督衙门旧址四十二亩六分地永租给法国建天主教堂,租银六万三千余文。

对两广总督署摧毁,石室圣心大教堂建成,《番禺县志》曾有记载,“两广总督署,咸丰六年,以岛夷之变,焚毁无存。其废址咸丰十一年改建洋人礼拜堂,上盖及壁,俱用石砌。

重礼仪廉洁建“一庙两祠

据了解,卖麻街还曾是一条重礼仪、重廉洁的文化街巷。清朝年间,这条街巷曾建有“一庙两祠”:太岁庙、杨公祠和烈女祠。

康熙八年,为祈福平安,时人在卖麻巷建太岁庙,“凡祀太岁之力,初春为迎,岁暮为祖。”而为纪念“廉洁如水,耿介如石”的巡抚杨宗仁和巡抚杨文乾父子二人,绅士商民共立建造一座杨公祠。据了解,杨宗仁曾在康熙五十四年任巡抚。其子文乾,在雍正三年任巡抚。

烈女祠的建成则源于一个悲剧故事。史书记载,清初时,卖麻街内曾住有一户侨居的徽州人家,户主叫汪采玉,女儿名二姑。二姑成年后,父亲去世,家境贫寒。母亲收受别家聘礼,将喜弟许配给他人做妾。喜弟坚决不从,投井而死。乾隆六年(1741年),官府旌表二姑为烈女。为纪念二姑,徽州人在卖麻街内建烈女祠以祭祀。

知多D

这条街巷也以“”为名

越秀区还有一处以“”为名的街巷——麻行街。曾开设在该街的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是广州中医药大学的办学基础。

中国天然之药产,岁植万万,民生国课,多给于斯,倘因中医衰落,中药随之,其关系至大。本校设立之宗旨,习中医以存中药,由中医以通西医,保存国粹,维护土货,以养成医学之人才。”1924年9月,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在麻行街成立,该校首任校长、广东近代著名教育家暨中医学教育家卢乃潼在开学典礼上作训词。

为将中医事业发扬光大,卢乃潼奔赴商行各处艰难“找钱”,直至1927年因病去世。卢乃潼去世后6年,一所设施完备的中医院矗立在了学校对面。据统计,1933年~1937年,医院曾对8万多人施医赠药;此后数十年间,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也培养出了近千名医生,悬壶济世。

信时记者崔小远、康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