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多地上调最低工资标准增强低收入群体获得感

01.03.2018  00:41

 

  图为在拉萨市街头工作的环卫工人。得益于最低工资标准制度,当地环卫工人收入逐年递增。拉萨市新闻办供图。

 

  新华社北京2月28日电题:中国多地上调最低工资标准增强低收入群体获得感

  新华社记者沈洋 许晓青 白少波

  格桑是拉萨市环卫工人,负责城区繁华路段朵森格路的保洁工作。上个月,格桑发现工资又涨了。

  “从做这份工作开始,工资每年都在涨,现在基本工资加上各种补贴,一个月有4000多元。”格桑说。

  格桑家有4口人,她的工资是全家生活的主要依靠。虽然早上5点多就上街清扫,晚上8点多才回到家,但是辛勤劳动获得的收入,基本上可以满足家里的开销。

  靠着格桑每个月的收入,她的大儿子顺利从大学毕业,也找到了一份稳定的工作。

  “刚开始做环卫工时,每个月工资是2000多元。”格桑说,现在的工资已经翻了一番。

  近年来,为了维护劳动者取得劳动报酬的合法权益,保障劳动者个人及其家庭成员的基本生活,西藏自治区月最低工资标准也逐年提高。

  今年1月1日,西藏自治区执行新的月最低工资标准和小时最低工资标准,把此前月最低工资标准1400元,调整为1650元。同时,每小时最低工资标准也从13元调整为16元。

  

 

图为新春佳节前夕,上海市长宁区程家桥街道社区工作人员对困难群众家庭逐一登门拜访,送温暖大礼包入户。上海市长宁区程家桥街道提供。

 

  记者了解到,2018年以来,除了西藏,江西、辽宁、广西都已经上调最低工资标准,上海和安徽两地也宣布将适时、适度上调最低工资标准。

  得益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提高,在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新区一个工地担任保安的黄长江工资收入也逐年增长,现在已经达到3500元,工地还提供免费食宿。

  45岁的黄长江是四川渠县人,2年前带着妻子一起到南昌市务工,他对现在的工资收入颇为满意。

  “刚来的时候工资只有2500多元,去年上半年就增加到3000元。”黄长江说,他妻子在工地附近的一家超市工作,月薪也达到3000元,去年全年夫妻俩工资节余6万元。再过一两年,就可以凑齐家乡县城一套新房的首付了。

  在中国,江西属于内陆欠发达地区,和沿海发达地区相比工资水平较低,但过去几年最低工资标准增幅较大。

  中共十八大以来,江西最低工资标准已经调整了4次,一类区域从2012年的870元每月、8.7元每小时,分别提高到2018年的1680元每月、16.8元每小时,几乎翻了一倍。

  上海社科院副院长张兆安表示,最低工资保障制度是“托底性”的社会保障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最低工资标准的确定和调整,有利于政府发挥宏观调控的职能作用,对全面实现小康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江西财经大学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李春根教授建议,最低工资标准要充分考虑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和企业的经济效益,允许区域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

  目前,上海月最低工资标准是2017年4月调整的,2300元每月在全国各省区市中最高。

  除了上海,最低工资标准超过2000元的还有深圳、天津和北京,浙江省的一类区域也达到2010元。

  最低工资标准调整,往往会对物价水平产生影响。李春根建议,在调整最低工资标准时,物价部门要密切关注物价波动情况,防止物价波动消除低收入群体的获得感。

  受访专家认为,中国经济近年来处于稳中有进的增长区间,最低工资标准的上调,有助于增强人民获得感,增强对低收入群体的物质保障也符合中国共享的发展理念。

  从最低工资标准提高到退休人员养老金标准增长,从科学确定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到完善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政策……近年来,中国政府采取的惠民措施成为增强低收入群体获得感的重要“保障线”。

  “即使是已经享受到最低工资收入待遇的群体,也可能因家庭、疾病等致贫、返贫,需要基层精细化治理,时刻关注问题。”上海市长宁区程家桥街道党工委书记张源说。

  他建议,基层政府应织密织牢民生兜底保障网,对“刚刚过了最低工资线”的群体,要定期摸排其家庭成员发生大病和突发事故情况,进行精准帮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