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自梳女
玲姨今年八十多岁,独自住在南亭村西社大街的一间小平房里。
番禺区小谷围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的社工陈姑娘正在陪玲姨聊天。
玲姨当年自梳时戴的红绳
大洋网讯“自梳女”,是指女性把头发像已婚妇女一样盘起,以示终身不嫁、独身终老,自梳女产生于清朝后期,是珠江三角洲地区独有的特殊群体。目前,番禺区小谷围街南亭村尚有13名自梳女,均已八十以上高龄,有的已近百岁,多为独居孤寡长者。由于历史原因,分布在珠三角仍在世的自梳女为数不多,她们算是中国最后一批自梳女。
随着年龄增长,和众多特殊长者一样,“自梳女”在身体、心理和居住环境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需求,需要社会关注和关怀。针对此情况,番禺区小谷围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发起“情暖暮年·传承友爱”自梳女等特殊长者服务项目。
这些自梳女有怎样的故事?社工们又是怎样帮助她们的?近日,记者深入采访。
小谷围小岛上有最后一批自梳女
番禺区小谷围街南亭村渡口不远处有一个小岛,被人们称为“海心岗”,岛上有一块“梳起石”。据传,新中国成立前南亭村的“自梳女”会乘船登岛,在姐妹的帮助下完成“梳起”仪式。梳起唔嫁,矢志一生。
如今,小谷围街南亭村还生活着13名自梳女,她们的平均年龄超过了八十六岁,有的已近百岁,是国内最后一批自梳女。近日,记者跟随社工陈锦芳探访了自梳女。
故事1
她种地打工帮衬家里
老来常去大学城锻炼
玲姨今年八十多岁,是一名自梳女,独居在南亭村西社大街的一间小平房里。近日,记者跟随陈锦芳来探访玲姨。穿过小巷,兜兜转转进了平房,只见屋里有一台老电视机、两张靠背椅、几张小板凳,干净又整洁。
玲姨身形清瘦,精神矍铄,正打算煮晚饭,她指着靠背椅让社工坐。“这椅子自我小时候就有了,后来坏了,我不舍得扔,修修又拿来坐。”椅子是玲姨的姑姑在香港做家工时买回的,姑姑也是自梳女,一晃这椅子已陪伴她七八十年。
玲姨十几岁时,父亲因病过世,母亲又不会耕地,家里弟弟、妹妹还小,这些遭遇让她坚定了自梳的想法。玲姨说,父母不支持她自梳,父亲去世前一直叮嘱她要嫁人,母亲在她自梳后还试着找人替她说媒。然而,从决定自梳的那一天起,这辈子她就从未想过要结婚。
一直扎根南亭村,玲姨种了五十多年地。60多岁时,玲姨到手袋厂打工,做了五六年后,她又回村帮人串了四年珠子,“一元串一包,看不清,就要戴眼镜。视力越来越差劲,就辞了这份工。”玲姨用辛勤劳作帮衬家庭,带大了弟弟妹妹,还帮弟弟建了新房,后来弟弟妹妹都结了婚,分了家。
“大的小的都结婚了,我不和别人一起吃。”2000年初,小谷围建起了大学城,玲姨每个月都领退休金,她再也不用打工赚钱了。如今,玲姨对生活很满足,“政府给所有村民买了社保、医保,生活一点不愁。”现在,玲姨爱煮饭,“买瘦肉,吃大鱼”。此外,她还很喜欢运动,常到广东工业大学体育馆去锻炼,有时觉得腿脚酸痛,她就会去吊单杠、双杠。
故事2
姐妹为家梳起年少芳华
今和侄子一家相互照应
玲姨家附近有一栋临街三层小楼,年近80岁的关姨与同为自梳女的阿姐在这里住了几十年。当年,关姨是在阿姐的带领下成了自梳女。
据说,由年长的自梳女带去“海心岗”梳起,是南亭关氏自梳女特有的仪式。据关姨介绍,阿姐小时身体不好,父母担心她出嫁后会受累,因而阿姐选择了自梳。关姨则因家中劳力不足也成了自梳女。“从小开始,就照顾两个弟弟,那时候什么都没有,我照顾到他们娶老婆。”
关姨姐妹在村里档口卖了十几年菜,关姨能听懂些普通话,讲起来有点艰难。关姨很有生意头脑,她曾有四辆货车,“一辆7吨、一辆5吨、一辆4吨、一辆半吨”。过去,货车会到鱼珠载木头,到外地批发市场接货,还会把当地种的节瓜拉到中山、珠海去卖。以前南亭村家家都耕地,每天早上关姨也会收一些洋葱、姜,拿到档口卖。
一位社工告诉记者,去年关姨做了手术,腿脚不好,现在在家休息。看到侄媳妇抱着侄孙女出门,关姨开心地迎上前,哄起孩子来。“他们就在我附近住,我帮一下他们,他们帮一下我。”侄子从小由关姨带大,平时一有时间,侄子就来看望她,陪她聊天,顺便帮忙给平安通充电、缴费。
社工:“人生回顾疗法”解她们暮年心结
去年,番禺区小谷围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发起“情暖暮年·传承友爱”自梳女等特殊长者服务项目,该项目由广州市风向标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承接。项目负责人陈锦芳说,项目建立多支专项社工队为自梳女等特殊长者们提供送温暖(一对一陪护、心理咨询等)、送健康(上门义诊和提供健康咨询)、送安全(居家安全教育、评估和改造)上门的居家关怀性服务,提升她们的晚年生活质量。
“去年7月,我们带着专业师傅上门对自梳女居住环境进行了一次全面检查、改造,为有需要的长者送去四脚拐杖、防滑垫、小夜灯,安装楼梯扶手、坐便椅、防撞角。”陈锦芳说。
“这些老人经济上并不贫困,她们更需要有人陪伴、倾诉,需要有人肯定她们的人生。”陈锦芳说,活动初期,一名社工发现关姨对自梳女的身份和过往不能释怀,流露出很多负面情绪,年老的无用感也让她内心很焦虑。“发现关姨的情况后,社工协助关姨进行了多次‘人生回顾疗法’。适当加以引导的往事回顾,让她重新面对和整理自己的人生,建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如今,关姨觉得侄子、侄孙也是亲人,自己有家庭,又有社会的关心,很幸福!”陈锦芳说。
志愿者:为她们的自强做口述史
广州大学历史系大三学生刘金婷和冯馨婵是该项目的志愿者,她们正在做一件事情——为自梳女做口述史。去年7月,小谷围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正式成立“说出你的故事”自梳女口述历史小组,社工带领大学生志愿者,走近南亭村自梳女长者,鼓励她们口述过去的生活故事。目前,已成功收集到8位自梳女的故事,正在编撰《自强自立——番禺南亭村关氏自梳女回忆录》小册子。
“她们与我们从资料上了解到的自梳女不同,她们很多人一生都待在小谷围,一直和家人住在一起。我们能切实体会到她们为家人的付出,感受到她们身上可贵的自强自立精神。”刘金婷说。
陈锦芳说,挖掘自梳女这个即将消失的女性文化,是为了让属于这个特殊群体的独特记忆留存下来,让更多人认识、理解这个群体。“随着年龄渐长,自梳女逐渐离去,她们的故事逐渐湮没在历史中。如果我们不去记录,也许后人都不知道她们真实存在过。”她说。
文/广报记者肖桂来、田第潘
图/广报记者陈忧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