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限度释放“公交优先”的治堵效力

09.04.2015  11:49

广州社情民意中心7日出炉的一份调研报告显示,对增设公交专用道、建BRT和限制新车上牌,超过半数市民认为发挥不同程度的治堵效果,尤其是增设公交专用道,表示对治堵“作用大”和“有一定作用”的人合计多达69%。与运用经济杠杆相比,以发展“公交优先”治堵更获市民认同。

不仅在广州,而且从世界范围看,“公交治堵”向来都集结了最大的民意公约数。作为公共责任感强的老广,身体力行着“公交优先”的原则。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9月,广州公交系统日出行人次达1700万。其中,传统公交720万人次,地铁出行650万人次,出租车220万人次。

一直以来,广州在推行公交出行方面不遗余力。今年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继续办好十件民生实事”,其中就包括“加强公共交通体系建设。新增50公里公交专用道,提高公交车快速通行能力;优化调整及新增公交线路50条,投放1100台清洁能源公交车辆”,而按照计划,2017年在建的11条地铁将全部通车,通车里程可达520公里。届时广州的公交出行率将由现在的62%提高到70%,正式实现公交都市的宏伟目标。

从长远来看,“公交治堵”要发挥实效,关键在落实“公交优先”,提高搭乘公共交通的舒适度,让公共交通成为人们乐意选择的出行工具。目前,除了丰富道路资源、加强对公交的财政投入、改善公交车质量外,还有不少细节值得我们关注。用户体验向来是市场占有率的一个重要指标,公交如何保障民众出行舒适性?不少国际经验可以为我们提供有益启示。

首先,如何避免私家车抢占公车专用道?为了保障公交速度,不少路段在规定时间规定位置都设置了公交车专用道,然而高峰时段仍有私家车抢占路道。鉴于此,新加坡公路管理局授权公交车司机只需轻轻按下方向盘前的一个按钮,就可以将那辆违规的车拍照留存,提交给交通管理部门。此招甚好,当技术不再是瓶颈时,我们不妨加以借鉴。

其次,如何提高信息透明度,减少乘客等待时间?不少习惯搭公车的人都有一个共同体会:花了好久时间等车,结果车来了,满满一车人,上也痛苦,不上也纠结。针对此,美国芝加哥启用“公共汽车跟踪器”导航装置, 154条线路上营运着两千多辆公共汽车,其中一半以上配备有“乘客人数自动计数”技术,信息一目了然,民众可以提前做计划。当前只有部分广州公交指示牌能显示公车距离,数据较为单一,能否全面推开电子显示牌,甚至动态显示车上人数、路况等,供民众选择?

最后,如何刺激民众增加公交出行的意愿?在日本,四通八达的公交系统令市民自觉放弃私家车出行。在提高民众公交意识方面,日本人充分运用经济杠杆效果颇丰。如大阪公交推出“百货商店理念”,出现了“PiTaPa卡”。其功能在作为交通卡的同时,也能够在当地约1.8万家商业场所作为购物的信用卡。使用这种多功能智能卡,人们购物时能够打折,商品价格的优惠相当于减免了出行费用。

总之,集结最广大民意的“公交治堵”应最大限度地释放其治堵效力。从点滴做起,相信广州会迎来一个更清澈的蓝天!

(陈小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