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最爱的莞城传统老字号投票吧!

22.10.2015  07:21
莞城公布了包括王藻记花灯、东方红照相馆、鑫馨餐厅等在内的77家“莞城老字号”名单。

  东方红照相馆 广州日报记者石忠情摄

  花灯生意比以前减少了。 广州日报记者石忠情摄

  ●77家“莞城传统老字号”名单公布

  ●“我最喜爱的‘莞城传统老字号’”网上投票活动启动

  昨日上午,莞城召开“莞城传统老字号”评选活动媒体沟通会。会上,莞城公布了包括王藻记花灯、东方红照相馆、鑫馨餐厅等在内的77家“莞城老字号”名单。会后,莞城工作人员与多家媒体一同走访了王藻记花灯、东方红照相馆、鑫馨餐厅等“莞城传统老字号”。

  据介绍,莞城于今年9月中旬开展了“莞城传统老字号”征集评选活动,该评选活动是莞城首次收集整理辖区内的商户,评选认证出经营达20年(含20年)及以上、传承独特的产品、技艺或服务,具有莞城特色和鲜明的东莞地域文化特征商户。经过评委会的甄选,共有77家企业当选“莞城传统老字号”。

  从10月15日起,文化莞城网站和微信开启了“我最喜爱的‘莞城传统老字号’”网上投票活动。投票活动吸引了众多市民积极参与,截至昨日,微信投票共收到53420票。

  据了解,该活动将持续至10月31日。

  逛老店

  王藻记花灯:

  曾流行“为男丁点花灯

  10月,虽然离春节还有三个多月,但位于莞城老街王屋街7号的王藻记花灯店铺内已经挂满了做好的灯架,也有少量几盏已经完工的花灯。店主王浩均告诉记者,东莞本地人过年有点花灯的传统。“春节前两个月是最忙的时候,因为花灯需要彩纸装饰,时间长了彩纸就会变色不好看,所以只能春节前两个月开始裱糊”。

  当然,平常也不能闲着,要先做好灯架,灯架是用竹篾纯手工制作。王浩均告诉记者,其父亲王藻虽然已经88岁了,但平常还能做花灯,很多灯架都是父亲完成的,“现在生意已经大大不如从前了,一年下来大大小小加起来大概可以卖出1000多盏,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我们店里生意最好,那个时候一年至少卖出几千盏花灯,需要请二三十名工人才能忙得过来,现在则只有爸爸、我和我老婆一起做了。

  王浩均说,扎灯架特别费力,现在很少有年轻人愿意来做了。“这几年基本没有收学徒了,一是愿意来学的人很少,二是花灯生意也减少了好多。

  王浩均说,生意减少受几个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是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村民变市民,搬离祖屋住进高楼公寓,家里的空间逐渐缩小;二是“为男丁点花灯”祈福的风俗逐渐淡化,花灯的市场也减少了。

  “大哥的儿子已经大学毕业了,对花灯没有什么兴趣;我女儿现在才几岁……” 对于花灯的未来,王浩均说,“我现在很担心将来这门手艺会失传。

  东方红照相馆:

  莞人的集体记忆

  提起照相馆,很多东莞人会想到位于莞城大西路1号的东方红照相馆,它是无数东莞人的集体记忆。

  东方红照相馆成立于1956年,原名艺苑照相馆。在如今数码时代的冲击下,一个传统的照相馆能够屹立近60年而不倒,这堪称东莞奇迹。现在的东方红照相馆虽已没有了昔日的繁华,但从各个镇街慕名而来的顾客仍络绎不绝,他们说,这里拍摄的结婚登记照、证件照“很赞”。

  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莞城乃至东莞各个镇街,拍全家福、结婚照、工作照,东方红照相馆是不二的选择。不少老人家在此拍下结婚证照,也有不少孩子在家人的带领下,在此拍下人生的第一张照片。

  店老板张叶仁今年63岁,15岁起就在东方红照相馆工作,那时,照相馆每天门庭若市,天刚蒙蒙亮很多顾客就来到门前排队拍照了。

  说起东方红照相馆的荣誉史,张叶仁滔滔不绝,令他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当时曾为刚卸任国家主席的杨尚昆拍过照。“接到这个任务十分紧张,那是我拍摄过最大的领导了。”张叶仁说,当时拍摄的是杨尚昆和市领导的合照,虽然只有短短几分钟时间就完成了任务,但却令他毕生难忘。

  鑫馨餐厅:

  最火爆的早餐店

  莞城鑫馨餐厅,虽然开业的历史不长,但其火爆程度可谓超乎想像。餐厅的创始人张仲均从1990年开始在戙船澳开店经营,2002年搬迁到旗峰新村19巷1号。

  鑫馨餐厅以经营粥、粉、面、煲仔饭为主,因为材料新鲜,汤底美味,深得街坊喜爱。很多老莞城人即使已搬到其他镇街居住也惦记着这个餐厅的早餐。该店为了维持买卖秩序,采用先买票后点餐的经营方法,人即使很多,都会自觉排队,久而久之,人们称之为“文明粉”。

  每天早上,众多“吃货”早早地到店里买好票排队,那等候点餐的队伍排得里三层外三层,蔚为壮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