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美草原”腹地百万亩沙地重现生机
陈巴尔虎旗境内经过治理的沙地如今一片绿色 常安摄
中新网呼伦贝尔5月24日电 题:“中国最美草原”腹地百万亩沙地重现生机
作者:常安
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呼伦贝尔草原素来以“中国最美的草原”闻名于世。约7年前,这片草原腹地中曾出现大片沙化的地区。当地牧民回忆,最严重的时候,沙子曾经把一所学校的围墙都团团围住,连学校都差点被沙子掩埋。
这片沙地中治理难度较大的区域集中在呼伦贝尔市陈巴尔虎旗,当地人称“陈旗”。自2009年以来,当地开展了声势浩大的“退沙还绿”治沙工程。经过治理的沙区沙化趋势得到有效控制,昔日的沙区也恢复了生机。
“以前出去打草走的路都是沙路,车有时都会陷进去,现在好多了,沙子也基本看不到了。”54岁的牧民杨俊就生活在这里。记者见到他时,他刚“巡视”完回到家。从5月上旬开始,他的任务就是每天骑着摩托车去林子里转一圈,那里有他种的樟子松和榆树。
自2009年参与种树以来,杨俊每年都会带着当地人种树3万棵,是当地治沙种树的“大户”。“开始的时候人们都挺不配合,因为草场都是个人的,所以圈围栏的时候挺费劲。”提起2009年当地大规模的建围栏搞绿化,作为同是牧民又是种树者的杨俊感触很深。
从陈旗中心繁华区域,一路向西驾车约60公里,就来到西乌珠尔苏木。几经颠簸之后车终于停在了一道长长的围栏边。同行的林业局工作人员韩英哲下车将围栏的大门打开,一片绿化治沙区就展现在眼前。
望着这片绿树,韩英哲感慨道,“那会儿人们都不配合,思想转变不过来,但其实绿化造林、围栏保护是个永续发展的做法,如果一味的放任,沙化只能越来越严重。”
当地牧民都拥有自己的草场,然而用围栏圈地治理沙害的做法曾遭到许多人的反对。“很多人当时不放心,但是后来慢慢的思想认识上去了,很多人也都同意了。”牧民杨俊说。
随着治沙工作的深入,许多人都参与到治沙种树的队伍中来,治沙效果逐渐展现。陈旗林业局副局长刘利民说:“从2009年到2013年,陈旗林业局共完成沙区综合治理工程165.9万亩,其中治沙造林超过90万亩,封沙育林75万亩。”
“尽管如此,治沙依旧有难度,资金和管护是目前面临的最大难题。”刘利民接着说。“最难的是管护,到现在还有人破坏围栏,看管难度较大,且没有专项管护资金,而且陈旗因为地势坡度大,相较平面治沙的成本较高。另外,人员成本也在逐年增加,资金方面需要更大的投入。”
“治理好这片沙地,对整个呼伦贝尔草原的生态都有益处,对于建设祖国生态屏障都有很大的意义。希望更多的人都能理解,如果自己生活的地方都是沙子,那以后生活如何该如何继续?”刘利民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