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年来东莞7月中下旬最热 平均每年高温日约9天半

08.07.2014  11:36

东莞时报记者  制图 范春天

        东莞时间网讯 高温橙色预警前天刚刚发布,这个信号也意味着我们正开始经历一年中最热的一段时间。

        家住南城的黄阿姨说,家里的空调6月开始就已全面启用,这几天电费单刚刚出来,电量比平时多出一半,电费也贵了150多元。

        进入七八月,算是进入到真正的酷暑了。

        记者从市气象部门统计的数据发现,2003年以来,南城板岭站最高温度曾达到38℃,高温日最多的达到16天。

        今天,记者带你一起来看看那些年,我们一起度过的高温天。

       高温日集中在7-8月

        东莞出现高温的时间一般是7-8月。

        气象专家解释,7、8月高温天气的出现,常常是受到稳定的副热带高压的控制,或者是受到台风外围下沉气流影响。

        7月6日东莞发布高温橙色预警,这几天之所以如此酷热,就与台风“浣熊”带来的下沉气流有关。而副热带高压天气系统,天气基本上是持续晴朗无雨,气温会保持在较高的温度。

       植物园最高温曾达38℃

        位于南城植物园内的国家板岭观测站,录到的最高气温是38℃。

        38℃这样的极值天气,从2003年到目前为止,出现得比较少。统计数据显示,在2004年的6月30日到7月1日两天,最高温度都是38℃。

        气象专家说,极值出现的月份比较分散,从6月到9月都有可能出现一年中的最高气温,但多数年份出现在7月至8月份。

        记者统计了2003年到2013年出现的高温天气,11年来平均每年出现的高温日约9天半。其中2009年出现的高温天数最多,达到16天,最少的是2010年,高温日只有5天。

       高温黄色预警持续最长的约29天

        7月6日发布了今年的第一个高温橙色预警,这种级别的高温预警,东莞是很少发布的。

        记者统计了2006年至今的高温预警。气象部门在2006年建立了气象预警制度。从发布的时长来看,高温黄色预警持续最长的一次出现在2007年,持续了约29天。

       新闻词解

        高温日:气象学将日最高气温大于或等于35℃定义为“高温日”,连续5天以上“高温日”称作“持续高温”。

       你知道吗?

       受热岛效应影响,城市中心温度更高

       热岛效应在夏秋季节更为明显

        夏天大家都在寻觅避暑的好地方。王女士说周末就计划跟家人一起去银瓶山森林公园,那里空气好,温度也比城市里低一些。

        选择避暑去处,大家都会选择远离城市的地方。气象专家说,城市之所以比郊区热,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热岛效应”。

        东莞气象台台长黄锋解释,城市中心大量的建筑物、玻璃,这些物体吸热能力强,柏油路吸热强,使得地表温度更高。另外汽车尾气、空调热风的排放等等综合因素影响,会产生城市热岛效应。

        黄锋介绍,他研究发现,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如虎门镇等,虽然建筑物密集,人口众多,但温度却相对平和,这有可能是海洋或者河网起到了调节作用。

        另外通过研究气象专家也得出结论:热岛效应夏秋季最强,春季最弱。

       高温出现月份

        11年来,东莞高温天出现在6-9月,集中出现在7-8月。

        最早出现在6月3日(2013年),最晚出现在9月22日(200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