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份全省供销合作社系统经济运行情况

03.06.2014  11:56

2013年,全省供销合作社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省供销社工作会议精神,围绕打造“全新供销社”目标,在严峻的市场形势和经营压力下,创新发展、开源节流、开拓经营,较好地完成了经营任务,全省系统经济运行稳中有进。

一、销售总额超额完成全年目标

2013年,全省系统业务经营继续保持较快发展势头,共实现销售总额592.6亿元,同比增长17.1%,完成年初省政府下达销售总额目标(580亿元)的102.2%;非“四大业务”销售额72.3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07.2%,完成年初省政府下达目标(50亿元)的144.4%。

分汇总单位看,销售总额排前三位的是省社本级企业(177.3亿元)、东莞市社(47.9亿元)和广州市社(43亿元);有19个单位销售总额实现增长,其中增速排前三位的是省社本级企业(39.2%)、珠海市社(37.2%)和中山市社(18.1%)。省社本级企业在销售总额和销售增速上均领先其它单位。

分经营业务看,全省系统农资、日用消费品、农副产品、再生资源等主要业务实现销售总额520.3亿元,同比增长10.5%,占全省系统销售总额的87.8%。其中,农资经营业务、日用消费品经营业务、农副产品经营业务、再生资源经营业务分别实现销售额191.7亿元、158.1亿元、78.9亿元和91.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2%、8.1%、18%和21.2%,分别占全省系统销售总额的32.3%、26.7%、13.3%和15.5%。

二、经济效益持续稳定增长

2013年,全省系统通过挖掘新的利润增长点和降本增效等措施,促进经济效益稳中提升。全年共实现利润总额5.6亿元,同比增长8.1%;资产总额333.2亿元,同比增长11.2%;所有者权益76.5亿元,同比增长9.5%。

分汇总单位看,22个汇总单位全部实现盈利并保持增长。其中,实现利润排前三位的是佛山市社(1.97亿元)、省社本级企业(1.48亿元)和东莞市社(5157万元);利润超过500万元且增速靠前的有惠州市社(149.8%)、珠海市社(25.3%)和江门市社(21.6%)。

分层级看,省社本级企业、市级供销社、县级供销社和基层社分别实现利润1.48亿元、0.82亿元、0.38亿元和2.92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2.4%、-3.4%、17.2%和8.5%,分别占全省系统利润总额的26.4%、14.6%、6.8%和52.2%。

三、产销对接连锁终端建设加快推进

2013年,全省系统把产销对接连锁终端建设作为打造“全新供销社”的重要举措,集中资源,加快推进连锁经营网络建设。至年末,全省系统共建成产销对接连锁终端1627个,本年新增542个;其中经物价部门挂牌的平价商店1413家,本年新增385家,平价商店全年累计实现销售额41亿元,同比增长24.1%。全省系统开展连锁经营和配送业务的企业达267个,连锁经营网点达1.9万个;实现连锁销售额168.3亿元,同比增长12%,占全省系统销售总额的28.4%。

四、基层社经营稳步发展

2013年,全省系统基层社分别实现销售总额254.2亿元和利润总额2.9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1%和8.5%,分别占全省系统的42.9%和52.2%,继续保持稳健经营状态。

五、城乡服务有所提升

今年以来,全省系统通过共建省市县新网工程、推进基层组织发展等措施,努力培育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完善各类社会组织,城乡服务能力稳步提升。2013年,全省系统销售额超亿元单位(含企业和基层社)达76家,合计实现销售额332.8亿元,占全省系统销售总额的56.2%;领办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4046个,入社成员达15.4万人,助农增收23.8亿元;开展“农超对接”的专业合作社888个,供应超市的农产品销售额达15亿元,同比增长33.2%;主管、领办各类协会和社会组织155个,会员总数达1.7万个;建立商品基地1412个,联结农户29.5万户;向农民发放科技资料25.8万份、提供技术培训咨询服务36.6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