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份“洁净东莞指数测评”发布,松山湖、东城、东坑名列前三

20.10.2019  02:54

今天(10月19日)上午,由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主办的“洁净东莞·城市论坛之热电围话”活动在市区环保热电厂举办。

论坛上,通报了9月份“洁净东莞指数测评”结果,红黑榜上榜单位分别进行经验分享和问题剖析。现场领导嘉宾市民针对“洁净东莞指数”测评过程中发现的突出问题,积极探讨解决之道。

9月测评结果:

虎门、塘厦、桥头排名垫底

9月份“洁净东莞指数测评”仍然包含动态测评、机制测评、“行走东莞”三部分,综合形成全市“洁净东莞指数测评”排名,由市城管委办、市文明办联合发布。

9月份全市整体分数对比8月份有所下降,松山湖、东城、东坑名列前三,虎门、塘厦、桥头排名垫底。

在动态测评方面,市容管理扣分占比为42.63%,环境卫生扣分占比为57.37%,两者扣分占比与8月测评数据相当。

扣分占前四的是:散落垃圾、清扫不及时,占39.04%;占道经营、乱设摊点,占30.75%;乱拉乱挂、乱写乱贴(城市“牛皮癣”),占6.58%;垃圾收集点卫生管理不到位,占6.04%。

根据暗检情况,近两个月散落垃圾、占道经营问题轻微增多,乱拉挂、乱张贴问题明显改善,垃圾转运站管理不到位问题呈反弹趋势。

在机制测评方面,市城管委办组织了6个督导组,对各园区、镇(街)“洁净城市”试点区域进行督导检查。从检查结果来看,建章立制、台账记录、人员设备配备等方面较好的是松山湖、樟木头、东城、谢岗共4个镇街(园区);较差的是石碣、桥头等镇。

总体来说,9月份机制测评结果较比8月有所提升,但仍存在不少问题。9月份,市四套班子领导共“行走东莞”36次,覆盖33个镇街(园区)、61个村(社区)。行走发现的问题,已通过数字城管平台全部反馈相关镇街(园区)。据统计,9月份市领导“行走东莞”发现问题共立案257宗,应结案数243宗,已结案234宗,结案率为96.3%。

9月全市六类区域“洁净东莞指数测评”红黑榜出炉

根据9月份动态考评结果,由精细化管理第三方单位分别推选出没有扣分或者扣分最少、“洁净指数”最高和扣分较多、问题突出的六类区域,由市城管委办公室现场核实后,评选出9月份“洁净东莞指数测评”红黑榜,同时公布所在区域的保洁单位。

红榜↓↓

黑榜↓↓

上述黑榜,市城管委办将持续纳入重点督办和“行走东莞”的重点区域,直至完成整改为止。对于连续登上黑榜的企业,将对企业主要领导进行约谈,整改效果长期不理想的黑榜区域,提请市政府实施后续的惩处措施。

■延伸阅读

2025年东莞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

论坛上,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相关负责人开讲首期“市民课堂”,主题为《我们城市生活垃圾这些事》。接下来,我市城市管理工作将以“湾区都市、品质东莞”建设的新要求为目标,标准化、规范化、现代化推进各项工作开展。

在生活垃圾处理方面,接下来,城管部门将主要从三个方面再努力:

一是在生活垃圾转运水平上再努力。全市将进一步优化升级垃圾压缩转运站布局,明年将像推进“厕所革命”一样,全面开展垃圾转运站升级改造,按照“一站一景”改造要求,对垃圾中转站进行功能性、实用性和美观性等立体优化升级,其中结合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适当增加大件垃圾、绿化垃圾分类转运处理功能,实现源头分类分流处理。

二是在生活垃圾处理总量上再努力。加快建设厚街环保热电厂一期技改增容工程,处理能力700吨/日,预计今年底投产。届时,全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达12000吨/日,有望在全省率先实现新增生活垃圾全焚烧零填埋的目标。

三是在垃圾分类源头减量上再努力。加快麻涌和市区餐厨垃圾处理厂运输队伍和终端处理建设;规划建设市统筹的大件垃圾处置场所;委托有资质的企业,定期前往各镇街(园区)有害垃圾临时贮存点进行统一收运、处理;可回收物由市场回收企业进行分类收集;其他垃圾则进入现有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系统。

与此同时,实施“三步走”计划:2020年,全面实现公共机构和相关企业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开展四个街道、松山湖园区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建设;2022年,四个街道、松山湖园区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其余镇街至少1个村(社区)建成垃圾分类示范片区;2025年,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

全媒体记者 吕晓敢 文/图

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