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旅行叫同学会

28.07.2014  13:37
摘要:客旅路书郑海虹

        客旅路书  郑海虹

        貌似自从看了《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以及《致青春》之后,周围的人纷纷筹划不同年份的同学会,比如10年,20年,以及没有规律、随心所欲想来就来的同学会。据说,因为近几年同学会蓬勃发展,以至于各种校办宾馆都常年客满。有某度假村,直接命名为同学会。甚至连客房都装修成上下铺,以期聚会时,找到唱《睡在我上铺的兄弟》的感觉。

        我的高中同学会在上周举行,在二个月前,50来人报名参加令组委会激动不已,认为在今年生意难做的背景下去一度假村订个房也算是大客户,结果人家拽拽地说,这个时间我们有三个同学会,立马让自信满满准备一番杀价的组委会暴汗,最终在杀价的谈判中一败涂地,只能认宰。可见同学会是一盘大生意,因为几乎所有的首届同学会,都会选择在母校附近,而回母校,又是同学会最重要的主题之一,当然也是重要的出行目的地,到了母校,当年的招待式宾馆早已不能满足英才倍出的校友的需要。所以选择当地名校,在附近建一座高档大气上档次的酒店是必须的,因为这样的学校出来的多为社会精英,最不济也是个小中产。这样定位精准的酒店必须全年无淡季。

        随着近20年来中国教育一直处在扩张状态,大学生毕业生越来越多,各种裙带关系均来自校友,同学会的社交圈属性显得越来越重要。于是可能派生出来的,除了回母校之外,一起去郊游,会是新形式的同学会。记得前不久在香港机场,碰到一个浩浩荡荡的“旅行社”。准确的说法是,我以为是某企业旅行团,大叔大妈们同一着装,黄T恤黑长裤太阳帽。比较八卦的我不小心瞄到了他们胸前绣上的字,原来是某某学校同学会。这阵势倒是新鲜,我们还在回母校的阶段,人家大叔大妈们早把学校抛在脑后,带着统一的标志出国去了。

        看来回母校只是同学会的起点,未来以同学会的名义组团旅游说不定是一个大市场。当团游人数下滑,旅行社是否看到另一个商机———同学会,个人认为比发动农民兄弟去旅行更重谱,说不定哪一天,真的会有这样的旅游产品,为各路同学量身定做。当然从消费者的角度,我期待有价格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