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小学知名校长聚首广州谈教育,有专家表示目前中国教育缺乏创新
华南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部常务副部长王红
大学和中小学功能颠倒了,创新思维的发展在大学培养已经晚了,需要从小学的时候就开始培养。
华南师范大学公管学院副院长胡中锋
现在的考试过多偏重于智力因素的考察,没有任何创新的意义,只有现成的答案,不需要考生提出问题。所以,培养了学生解题的能力,却没有让他们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校长张锦庭
对于一到三年级的孩子,老师只对现象评价,不能下定论,孩子出现问题了,有时候点一点就好了。一个现象背后有多个原因,一是评价疏忽,就是老师做得不好使孩子讨厌老师了;二是有了问题不及时矫正,孩子形成坏习惯了。
大洋网讯 “中国的学生不会提问只会做题……”“不仅学生不会提问,老师也不会提问……”昨日,来自全国各地的小学知名校长聚首广州,参加第五届中国小学校长大会。本次会议主题是“新时代——小学教育的创新与展望”,探讨教师队伍建设改革与发展、课程改革与创新、学校文化建设改革与创新等教育界关注的问题。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出席并致辞,国务院参事、北京市正泽学校校长李烈、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校长张锦庭、广州市协和小学校长孔祥明等全国知名校长,华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胡中锋以及芬兰瑞士等多名中外教育专家作报告发言。
现场
谈改革:严格控制义务教育大班额
昨日,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表示,他在广东参观教育创新博览会,看到了学校推进教育改革创新的成果,反映了全国各地都在推进教育改革创新工作。
他谈到,今年是基础教育重要的一年,教育部发布多个意见,以解决幼儿阶段入园难入园贵、义务教育阶段和新高考改革、治理校外机构减轻中小学学业负担等问题。下一步将在德育教育、信息技术、美育熏陶、劳动教育等方面下功夫,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吕玉刚还在现场拜托各位校长,要坚决剪断学校和校外培训机构挂钩的行为,严格控制义务教育的大班额,不搞实验班重点班。他说,“因为搞重点班往往造成大班额,大家都想挤重点班,这是不公平的。”
他强调,要坚持零起点教学,严格禁止超计划、赶进度、超前教学,做好幼小衔接,杜绝幼儿园小学化。同时,可以通过政府财政补一点、服务性收费收一点“两条腿”走路,积极开展课后服务,进一步做好家校合作。
谈创新:孩子们学会提问非常重要
谈到创新时,华师附小校长张锦庭曾与华南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部常务副部长王红讨论起一个问题:“培养不出诺贝尔奖是大学的错还是中小学的错?”“双方都有错,关键是大学和中小学功能颠倒了,创新思维的发展在大学培养已经晚了,需要从小学的时候就开始培养。”王红回答。
无独有偶,华南师范大学公管学院副院长胡中锋认为,中国的教育缺乏创新,而在创新当中学会提问非常重要。“当年杨振宁和李政道获得诺贝尔奖,其实并没有解决了问题,反倒是提出了问题,可见提问非常重要。可遗憾的是,中国的学生不会提问,就会解题。”他说,这和现在的考试有很大关系,因为考试过多偏重于智力因素的考察,没有任何创新的意义,只有现成的答案,不需要考生提出问题,“所以,中国教育很大的问题是培养了学生解题的能力,却没有让他们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不仅学生不会提问,教师也不会提问。”王红认为,目前大多数老师提的问题,很少能激发学生高阶思维的发展。在会提问这件事上,小学生比中学生好,中学生比大学生好,所以在小学阶段要呵护好学生的创新潜质,未来才能培养好创新人才。
谈措施:从八方面构建新教育体系
如何才能从顶层设计方面推动创新?省教育厅副厅长王创认为,构建广东新时代新教育体系,需要进行理念重塑、结构重组、内容重构、模式重建,也需要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服务模式。为此,将从新学校、新课程、新课堂、新教师、新学生、新家长、新评价、新治理共八个方面进行构建。
具体来讲,新学校就是突出校园环境,强调以文化涵养人,以智能感知人,以课程发展人;新课程就是强调面向学生多样兴趣和发展要求,进行结构优化、开创创新课程、研学课程为一体的课程体系,实现课程共享、共创、共生,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新课堂就是利用信息技术,构建学生为本的新型课堂关系;新教师就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新学生就是德智体美劳核心素养的具体表现,爱运动、爱实践、爱创造;新家长就是帮助孩子上好人生第一课的首任教师,遵循规律尊重孩子,是尊师重教的典范;新评价就是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伴随式评价,实现个性化、精准化评价,以评促教学,教育教学持续互促模式;新治理就是利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教育管理流程再造,协同管理和教育科学决策,实现师生自治、家校共治、社会共育。
观点
问:如何评价学校?
只要看学校10%校本课程
如何评价一间小学?张锦庭说,“一个学校区别其他学校,只要看10%校本课程,这是对国家课程的再构造。”
“一班一特色、一班一非遗”是华师附小的创造性校本课程。据了解,华师附小开设了31项非遗课程,以自然班为单位,每个年级一个系列,各班项目不一样,各具特色:一、二年级以熏陶传统文化、普及了解传统文化知识为主,从根源开始学习,主要有戏曲、戏剧、古乐、书法等;三至六年级以传统手工艺为主,如扎染、剪纸、陶艺、刺绣、布艺、木艺等,切实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学校美育过程,引领全体师生共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汲取中国智慧,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价值。
问:如何评价孩子?
对低年级的孩子勿下定论
那么,如何评价孩子?张锦庭认为,从儿童科学来讲,儿童成长必须找到“重要他人”。他说,“‘重要他人’就是谁对孩子有评价权,一是爸爸妈妈,二是老师校长。此外,其他人都不能评价孩子,掌握评价权对孩子成长非常重要。”
张锦庭特别提醒,对于一到三年级的孩子,老师只对现象评价,不能下定论。“只谈现象,不过多地探究背后的原因。不要把问题积淀,例如孩子没做作业,老师要马上反馈给家长,不要拖一个星期才对家长反馈,不要主观评价为‘孩子懒惰’。孩子出现问题了,有时候点一点就好了。一个现象背后有多个原因,一是评价疏忽,就是老师做得不好使孩子讨厌老师了;二是有了问题不及时矫正,孩子形成坏习惯了。”
问:如何评价老师?
多一把尺子多一批好老师
面对教育信息化2.0时代的到来,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变革所带来的挑战,现在该如何评价一个老师好不好?对此,协和小学校长孔祥明谈到,在新时代的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协和小学有七大举措,其中创新评价体制非常重要。
“多一把评价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老师!”他曾评出最具幽默风格的老师、最具审美情趣的老师、最具爱心耐心的老师、最受孩子们喜欢的老师等不同类型的老师,这样才能让学校的老师特长突出、多元发展。
撰文 信时记者梁健敏 见习记者庞泽欣 通讯员李向炜 摄影 信时记者陆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