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不宜“秋冻”

23.10.2014  13:21

  俗话说,“春捂秋冻”,意思是春天要适当地多穿衣服,捂一捂;到了秋天,不必匆忙增加衣服,可以适当冻一冻。这有一定的科学道理。不过,“一场秋雨一场寒”,如果一味地注重“秋冻”,一旦气温突降,肌肤被寒冷侵袭,人体就会患上包括感冒在内的诸多疾病,特别是下列慢性病患者以及年老体弱者和儿童,是不宜“秋冻”的。

  (1)心脑血管病患者。人体受寒冷刺激后使交感神经兴奋,全身毛细血管收缩,外周阻力加大,血压升高,容易引发脑出血或脑血栓形成;受冻还会导致心脏搏动加快,加重心脏缺血、缺氧,造成冠状动脉痉挛,附壁血栓脱落,易诱发心绞痛或心肌梗死的发生。

  (2)消化道溃疡患者。人体受寒冷刺激后,血液中的组织胺增多,胃酸分泌旺盛,易导致胃痉挛,使原有的溃疡病复发。国内医疗和气象专家合作研究发现,胃溃疡的发病具有随着气象因子的变化而变化的特点:秋、冬季为高发期,高发过程与气压极大值和气温极高值有关。

  (3)慢性肺病患者。秋季的寒冷空气会对呼吸道产生不良刺激,引起过敏反应,寒冷可诱发气管、支气管的痉挛,造成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疾病的复发或加重。

  (4)关节炎患者。风寒湿邪是造成关节病变的主要诱因,使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在天气较冷的深秋,天气变化常常表现为一次伴有降水的冷空气入境(湿度增高,温度降低),从而诱发或加重关节部位的病症。

  (5)幼儿。年纪较小的幼儿,在深秋时节,当有寒潮或冷锋天气出现时,应增添衣被,早晚出门时最好能戴上口罩,以减少冷空气的直接刺激。

  因此,这些慢性病患者,以及一些年老体弱者和儿童,深秋时节不必固守“秋冻”法则,因为“暮秋”和“初冬”并没有什么明显的界线,只要有寒潮降临,即可遵循冬天的一些养生之道。

  (霍雨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