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和中国大妈的“广场舞”有什么不同?

19.06.2014  07:39

中国大妈们在莫斯科红场翩翩起舞

  有网友日前在微博爆料:继中国大妈用广场舞“攻占”巴黎卢浮宫之后,莫斯科红场终于也“沦陷”了,甚至还引来了警察。不少网友为中国大妈的精神折服,并戏称“这是脚尖上的中国”,而更多的人则认为,大妈们这是“把脸丢到了国外”,有失体面。

  中国大妈在国外大炫“民族风”究竟妥不妥?理论上应该由所在国的法律与民众的包容度来决定,为何却勾兑出国内网友的反感?笔者以为,关键不在于异国他乡的巴黎卢浮宫广场、莫斯科红场能不能跳广场舞,而在于国内民众对广场舞认知上的偏见与不解。

  近年来,一支被称为“中国大妈”的中老年女性队伍强势进入人们的视野,并非所有人到中年的中国妇女都属于这支队伍,“大妈”特指她们中有共同特质的一部分:她们不太在乎自己的外在形象,对所有免费品充满占有欲,她们跃身商海潮头、追赶金融时尚、大炒股票黄金,甚至到国外投资房产,她们最爱的运动就是满腔热情地伴着《最炫民族风》的乐曲,忘我地大跳广场舞。

  国内部分民众对于广场舞的反感,固然有其“扰民”之因,但细细琢磨,其因恐不止于此。

  一段时间以来,活跃的广场舞健身形式让许多老年人退休后似又产生了某种重新找到“组织”、回归集体之感,但年长者的张扬与年轻人的低调则凸显出一道前所未有的巨大冲突。这不仅是一种自我形象表现形式上的冲突,更是不同时代者对人生观、价值观的内在差异反应。年轻人希望长辈不将物质文明的进步溢于言表,不因儿女孝顺、出息而将幸福晒在闲暇的广场舞步上。因此,中国大妈的自豪感与年轻后生的自豪感呈现出某种不对应,于是,当大妈们在卢浮宫和红场大跳广场舞时,他们的晚辈们却在国内表情尴尬、深感不妥甚至不安。

  观察一个人的举止,需要透析其所来自的阶层、成长环境、教育程度等,而如果观察的对象是一代人身上那些高度相似的举止,则需先厘清他们身后一个国家的历史变迁及一个时代的集体记忆。

  中国大妈代表了这样一个群体:她们生活的年代物质极度匮乏,政治运动接二连三,童年被浸染在高音喇叭与工业噪音中。这代人受到时代的局限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年轻时就形成了强烈的集体观念。退休后的生活让她们缺少了和同龄人之间的交集,当曾经的充实状态被空虚的精神所占据,她们更加渴望自我的存在感,于是既能健身又能将一群有过相同或类似经历的人汇集在一起的广场舞成了不二之选。

  人们难以想象一群日本老太太在街头跳广场舞,这是由日本人生性害羞且不愿打扰别人的民族特性决定的——我都那么老了,腿脚不便,何必到公共场所扫他人的兴。西方国家的年长者最喜欢去的场所是教堂、咖啡馆、公园,以及各种同龄人的聚会等。每个国家的老年人因民族传统、文化习俗、价值观及人生经历的不同而过着不同方式的晚年生活。这本身无可厚非。

  吐槽大妈的主体多是和笔者一样的80后——这些未来注定要成为10后口中的“大爷”、“大妈”的年轻人。再年少芳华的少年终有老去的那一天,当80后老去的时候确实会有别于他们的父辈,一些事不会发生在这一代人身上,这是可以预见的。比如,“大妈”这个称谓会逐渐淡化,不仅是因为我们老了之后断不会将曾被自己嘲笑过的标签往自己身上贴,更是因为“大妈”崛起背后的时代已然结束,成为了过去。

  然而,我们也不能忽略代际间的强大惯性。当我们被贴上“个人主义”、“追求个性”的标签时,可还记得我们也曾有一窝蜂地报考国考的疯狂,一点也不逊色于上世纪90年代初大批逃离体制下海捞金的那代人;当我们嘲笑大妈们没有主见,动不动就去超市抢盐抢醋去商场抢黄金时,可别否认你去巴黎旅行时,也到过香榭丽舍大街借护照排队抢LV;当我们嫌弃大妈们一些行为不可思议时,我们谁身边没有一两个80后小伙伴,近年来为了买房与同一个人先离婚再复婚呢?

  所以,等我们80后这一代老了,无疑也定会出现某种或某几种类似今天的“广场舞”式的运动吸引我们参与其中。尽管用那时的眼光看,80后的“广场舞”同样不那么时尚,不过,但愿未来的00后们看待我们的目光不会像我们今天这般地不屑与不解。(文/王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