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什么期望 学生就会变成什么样
李苑珍在辅导学生学习。
大洋网讯 “我从来不对学生说‘你们是我带过最差的一届’。”在广州东涌中学高三(8)班班主任李苑珍眼中,每个学生都闪闪发光,有无限的可能性。她用一颗心接纳所有的学生,从不放弃任何一个人。“你有什么期望,学生就会变成什么样。”深谙“皮格马利翁效应”的她,用期望唤起孩子们的无限潜能,浇灌出令人欣喜的转变:问题生逃课打架一度放任自流,渐渐回归课堂考上大学……
她用期望把问题学生“盼”回课堂
对班里尖子生的情况一清二楚,是很多班主任都能做得到的,但对后进生未必有同样多的关注。李苑珍却不会漏掉。
学生小黎,性格偏激,不爱学习,偏科严重,经常跟同学老师发生冲突,就这样一个在不少师生眼中一无是处、几乎被放弃的“棘手”学生,却让她觉得未来可期。
有一次,晚自修刚开始小黎就没了影。焦急的李苑珍发动学校师生和家长,一直找到晚上10点都不见他。后来她才知道,原来这天是小黎母亲的忌日,他偷偷跑出去了镇上躲起来哭。
没有过多地责备,李苑珍反而注意到了这个“小刺猬”心中柔软的一面。她还发现,擅长数学和理综的小黎有时甚至还会帮同学讲解习题。因为早年丧母,没有人教他如何表达善意,也没有人对他有所期待,小黎才渐渐偏离了轨道,但他内心深处依然是向好的。
李苑珍决心让小黎发现自己的潜力,常常有意无意地走到小黎身边,带着真诚而关爱的眼神注视着他:“你数学理综学得那么好,很有希望考上好大学,可不能被英语语文拖了后腿。我看你记性好、悟性高,如果能坚持每天背英语语文20分钟,英语语文一定能学好。”
“真的吗?老师,我真的可以吗?”得到老师的鼓励,小黎深受震动,渐渐收敛了脾气,并每天用心背单词、背书、练字。高考时,他以总分530分的成绩考上了广州大学。
“这就是皮格马利翁效应。”李苑珍说,即使是“问题学生”,身上也有无数闪光点。“你期望学生成为什么样的人,他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前提是你要告诉学生,他就是这样的人”。
她脑中有本“高中生常见问题案例集”
当了二十多年班主任,李苑珍对各类学生在高中每个阶段的特征都非常熟悉。在她的脑中,有一册厚厚的“高中生常见问题案例集”。比如说临近高考,有尖子生因为成绩波动而“阵脚大乱”,她能够冷静处理。
小源从高一起成绩就遥遥领先,稳居年级第一。不过,进入高三后,他却连续在调研考试、一模中失利,一下子掉到了七八名。原本温和沉稳的他,渐渐变得急躁起来,居然会为小事发脾气。看书看不进,复习跟不上,大考小测都考不好。
“尖子生都会有一种好胜心,已经习惯了第一,即使只有一两个人超过他,他都会焦急。”李苑珍敏锐地觉察到,小源的焦虑是“尖子生心理”在作祟。
李苑珍深知,小源是个执行力很强的孩子,每天严格按照自己的时间表来复习。很可能是什么东西打破了稳定的“复习生态”。在她的鼓励下,原本纠结的小源终于说出了内心的想法:“老师,我觉得学校的培优班不适合我,我可不可以不参加?”
培优的出发点本是让尖子生更上一层楼,成绩下降反而还退出培优,会不会越来越差?李苑珍帮小源分析:可能是培优时布置的大量练习和作业扰乱了他的“复习生态”,培优对他而言已经弊大于利,适合自己的计划才是最好的。于是,她主动说服了高三数学科组让小源退出了培优班。
卸去培优的负担,小源慢慢调整了复习的步伐,状态也在渐渐回升。最终,小源高考以633分的成绩摘得区理科状元,成功考入武汉大学。这也是东涌中学历年来的高考最高分。
专家评价
她的幸福教育观 影响了无数班主任
广州市教研院教授万华表示,作为一名有23年班主任龄的资深班主任,李苑珍老师有一种天然的亲和力。面对高中学生学业压力大、前途迷惘、缺乏幸福感等种种问题,她希望自己能成为学生生命中的引路人,带领学生去追寻想要的幸福。由此她开始了幸福教育的研究与实践,她认为教育是教人向善向美的,是教人变得更美好,是教人去追寻幸福并获得幸福的能力;她认为班主任要做阳光使者,在学生心里播种幸福的种子。在教育实践中,她善于发掘学生的潜力,发挥学生的优势,激励学生向上向善,让学生变得越来越好。
自2013年起,李苑珍担任广州市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以来,她带领她的团队为南沙区的班主任搭建成长的平台,发挥着示范引领的作用,用她的幸福教育观影响了无数班主任,成为南沙区班主任的领头雁。
互动话题
“学生和科任老师发生冲突,班主任该怎么办?
中学阶段的孩子比较叛逆,他们既有自己独立的想法,但心智又未完全成熟,所以和同学老师发生冲突是常有的事。而科任老师与学生发生冲突,不但教学工作难以开展,心里滋味肯定也不好受。如何协调好学生跟科任老师的关系,是班主任的一道难题。
发现班里孩子谈恋爱了
怎么办?
在之前的报道中,白云钟落潭中学的刘东成老师提出:“发现班里孩子谈恋爱了,怎么办?”对此,广州市中小学名班主任刘东成工作室的老师们展开了讨论。
白云区培英实验中学曾伟老师:我觉得,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孩子到底“恋了没”。孩子在青春期对异性产生好感是十分正常的一件事情,特别是初中阶段孩子生理上和心理上都在开始成熟,男女同桌之间、朋友之间很容易产生相互倾慕的好感。不过,这种好感并不是等同于早恋,而是一种友谊的加深,如果将其定义为早恋难免有些简单粗暴。若再对孩子横加指责或者封堵,会对孩子的心里造成很大伤害,有可能孩子会对以后的正常恋爱与婚姻产生阴影。
白云区江村中学陈兰凤老师:真正的思想品德教育和人性教育,其实都在文学哲学历史作品中。所以,孩子们到了初一,凡是教材中出现和情爱有关的话题,我都坦坦荡荡地讲。在青春期情感困惑到来之前,用文学,给孩子们一点铺垫。让他们在迷茫和痛苦之前就知道,即使没有任何人理解,他也可以在文学作品中去寻找答案。
如果真的“早恋”了,首先尊重,然后点拨疏导。时代已经变了,就算教师不讲,孩子们也有太多的途径去了解性了解爱。对于所谓“早恋”,要在尊重的基础上进行点拨引导。
白云区西洲中学王素娟老师:学生谈恋爱的原因有多种,根据不同原因采取不同策略。(1)家庭型,有的家庭可能父母工作忙,或者父母矛盾多,或者父母盲目地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较少“呵护”,都会让孩子觉得缺少温暖。缺爱的孩子会特别寻求爱。这种情况要从学生家庭入手,让学生得到更多家庭的温暖。(2)仰慕型,仰慕型的早恋相对比较棘手,不是几句简单的说教就可以解决问题的。可以通过班会课开诚布公的讨论异性相处之道;可以开展丰富的活动扩大学生的社交,不要总是局限在两个人的交往上;可以推荐相关的书籍给他们看等。(3)面子型,因为面子而早恋的学生适合私聊,帮他们认清“爱情”的真正意义是什么,如果不顾“节操”只是“滥情”,以后会失去爱的能力,一辈子也难以找到真爱。
白云区三元里中学颜凯敏老师:许多早恋的孩子是因为缺乏安全感缺乏家庭的关爱,对异性产生好感也是青春期少男少女心理的特性,是进入青春期心理的变化,作为老师首先应该表示理解,再给予一些提醒,让孩子知道这时候的感情往往是不稳定的不专一的,不要把时间荒废在处理感情问题上,如果是真爱,就应先“武装”自己,使自己将来有能力去承担这份感情这份爱,同时也要提醒家长多给孩子关爱,满足孩子这个年龄阶段对爱的需求。
统筹/信时记者奚慧颖
撰文/信时见习记者庞泽欣 记者奚慧颖
摄影/信时记者陈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