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汤有菜名厨教你“战湿”

20.05.2015  19:29

八宝冬瓜盅。广州日报记者葛宇飞摄

鸡骨草煲龙骨汤。广州日报记者曾焕阳摄

土茯苓赤小豆炖鲫鱼。广州日报记者卜瑜摄

薏米红豆焖水鸭。广州日报记者曾焕阳摄

明日午餐晚餐食谱奉上 营养丰富又易学 小满湿热疲倦都不怕不怕啦

小满来祛湿,病痛都能治。《揾食广东》早已看穿了这一切,并提前找到各地大厨,为你准备了两汤两菜,只要分别安排它们“把守”在午餐和晚餐,绝对能帮你成为优秀的“战湿”(战士)。明天才是小满,今天看了这篇报道,get到了新技能,你还有一天的时间,赶紧去准备食材吧。

文/广州日报记者马骏、曾焕阳、卜瑜 通讯员苏远龙、黄明

午餐:鸡骨草煲龙骨汤+薏米红豆焖水鸭

做午餐的时间通常比较短,所以我们特地挑选制作方法相对简单的一汤一菜:鸡骨草煲龙骨汤搭配薏米红豆焖水鸭。

鸡骨草煲龙骨汤

在河源、梅州等客家地区,每逢进入夏季之后,为避免暑天的湿热之苦,以及免受皮肤病和呼吸系统疾病的侵扰,当地客家人都养成了有煲祛湿汤饮用的习惯,其中鸡骨草煲龙骨汤是制作方法比较简单的一种祛湿汤。

河源客家乡村渔港美食街的名厨曾立辉告诉记者,鸡骨草有清热利湿、益胃健脾、舒肝止痛、祛疸排毒等功效,在春夏潮湿季节用鸡骨草煲龙骨汤,能祛除湿热,消除疲劳。

制作方法:

鸡骨草煲龙骨汤相当简单易学,先是将猪龙骨(脊骨)洗净后冷水放入砂锅,之后将鸡骨草(需摘去有残留微毒的豆荚)洗净后放入锅中,再加入两片生姜、少量薏米等祛湿食材,一起温火或慢火煲1个多小时,待鸡骨草龙骨汤半凉后可饮。

薏米红豆焖水鸭

除了煲祛湿汤饮用外,祛湿类客家菜则可以选择薏米、红豆焖水鸭。曾立辉说,薏米(又称薏苡、六谷米、薏仁等)和红豆的主要药用价值是祛湿、养血,食用薏米红豆焖水鸭这道客家菜,能够祛除体内的湿气,这道菜非常适合夏季及体内湿气较重的人食用,是祛湿健脾的客家菜佳品。湿邪是造成各种慢性、顽固性疾病的根本,而薏米红豆焖水鸭是滋阴清热、利水祛湿的特色客家菜。

“祛湿菜选用的食材很重要,水鸭最好要用吃石螺、贝类长大的万绿湖水鸭,”曾立辉称,根据《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水鸭肉,其肉性味甘、寒,入肺胃肾经,有滋补、养胃、补肾、除劳热骨蒸、消水肿、止热痢、止咳化痰等作用。

制作方法:

先要将适量的薏米和红豆淘洗干净并在压力锅或砂锅的水中浸泡2个小时左右,然后将泡好薏米、红豆在锅中煮熟备用。随后将万绿湖水鸭洗净放入铁锅与花生油、生姜、酱油、蜂蜜等配料进行热炒,待水鸭炒至熟软后再加入煮熟的薏米、红豆,一起在热锅中焖煮20分钟,即可上桌。

晚餐:八宝冬瓜盅+土茯苓赤小豆炖鲫鱼

到了晚餐时光,结束一天紧张工作的你,可以好好享受一下了,所以我们推荐的两款祛湿菜式做法更加讲究。

其中,冬瓜等食材中午就可以做好准。

八宝冬瓜盅清热祛湿还瘦身

一款霸气的八宝冬瓜盅,既清热祛湿又瘦身美体。趁冬瓜新鲜上市之际,东莞东海·海都酒家行政总厨曾海强给我们介绍了这款八宝冬瓜盅。

这款菜式食材很丰富,包括鸡胸肉、烧鸭肉、虾仁、鲜贝(带子)肉、螃蟹肉、瑶柱(干贝)肉、丝瓜粒、黄耳和榆耳,一个青皮冬瓜,少许火腿片。“八宝”食材口感清脆,汤味盈足而鲜美,冬瓜肉质松软入味,可舀食至只剩外皮。

冬瓜搭配海鲜、肉类煲汤,能清热生津、解暑祛湿。冬瓜中还含有一种特殊物质,能有效抑制糖类转化为脂肪。

制作方法:

1.熬好一锅鸡汤备用,可加入少许火腿片。

2.将青皮冬瓜从上部斩断,取用底部去掉内瓤,上边沿可雕成锯齿状,然后将冬瓜盅在盐水中飞一下水。

3.把提前熬好的鸡汤盛入冬瓜盅内,汤稍满即可,上笼蒸炖3小时,以让冬瓜充分入味。

4.鸡胸肉、烧鸭肉切成粒状,取蟹肉、鲜贝肉撕成细丝,丝瓜同样去皮切成小粒。

5.待冬瓜盅蒸炖时间足够,倒出鸡汤去渣,将除丝瓜粒之外的“八宝”放入盐水中汆水捞起,并悉数放入盅中,舀入适量鸡汤,再次回笼蒸20分钟。

6.起锅上菜时,将丝瓜粒稍稍焯水,直接放入冬瓜盅里。

秘诀:

熬制鸡汤时,鸡肉、火腿用料尽量足一点,这样汤底才醇浓。蟹肉最好用新鲜蟹取肉,并稍微浸泡一下,时间不宜过长,否则肉质易老,也会失去原有的鲜味。而丝瓜粒必须在最后环节焯水入盅,唯有如此瓜粒才会鲜绿爽口,从而避免软烂变形。

土茯苓赤小豆炖鲫鱼去疲劳

客家人从中原千里迢迢迁居岭南后,起初多居于山高林密的山区,湿热萦绕。为了在湿瘴的天气中仍能给力劳作,客家人积累了大量祛湿除热的食疗妙方,“土茯苓赤小豆炖鲫鱼”便是其中一道食疗兼具的常用美味。

出锅后的“客家土茯苓赤小豆炖鲫鱼”,汤色浓稠而微赤,仿佛一道微泛着琥珀之光的牛奶浓汤。入口鲜甜浓郁,汤汁在舌尖几经纠缠后才缓缓滑入喉中、沁入胃里。

制作方法:

首先需要特别提醒的是,经常有人把茯苓和土茯苓混淆。其实两者差异甚大。茯苓常为寄生在松树根上的菌类植物,主要功效为利水宁神;而土茯苓则是一种常绿的灌木的根部,常用于祛湿解毒,对于春夏季常见的皮肤湿疹、脚气病等也有一定功效。

一道正宗的“客家土茯苓赤小豆炖鲫鱼”,通常以选用鲜土茯苓为佳,珠三角地区难以找到鲜土茯苓,也可用中药店的干品代替。首先要将赤小豆用清水浸泡3小时左右,待豆粒吸饱了水分后便可进行烹调。

将鲫鱼宰杀干净,祛除鱼腹内黑膜。起热油锅爆香姜片与蒜蓉,将鲫鱼投入煎至两面赤黄,加适量的料酒、足够的沸水大火急煮。沸腾约5分钟后,连鱼带汤倒入泥砂煲内,加入土茯苓及赤小豆大火煮开后,转文火煲1.5小时,出锅前撒入葱花、调味即可饮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