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协委员:有轨电车作用有限且挡住靓江景 市政府如何答复

18.08.2015  13:25

卡卡虎和小朋友亲密拥抱。

有轨电车马戏团主题专列。广州日报记者邱伟荣 摄

省政协委员:有轨电车作用有限且挡住靓江景 市政府答复——

省政协委员、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杨中艺 在今年省“两会”期间提出提案,认为海珠环岛有轨电车(简称“环岛轻轨”)对珠江沿岸景观服务功能的危害极大,对解决广州交通问题的作用极小,是“得不偿 失”的工程,他建议改变一线到底设计方案。昨日,记者从提案答复获悉,设计之初,环岛轻轨就是琶洲公交骨干线,自试运营以来,工作日日均客流6700人 次,周末、节假日日均客流12590人次,单日最大客流25052人次,日均客运强度1182人次/公里,客流强度居国内有轨电车首位。

文/广州日报记者王鹤 通讯员张其明

图/广州日报记者庄小龙(署名除外)

提案指出:

沿江景观稀缺 建轻轨不利多样性

杨中艺在提案中表示,海珠环岛有轨电车(简称 “环岛轻轨”)试验段全长7.7公里,设11个站,后期还将环岛建设其他站点,全长41.08公里,共设38个站点。该工程(尤其是其后期工程)对珠江沿 岸景观服务功能的危害极大,对解决广州交通问题的作用极小,是“得不偿失”的工程。

提案指出,轨道交通作为大运量交通系统,其投 资大、占用资源多,必然要瞄准解决关键问题的大目标。但修建“环岛轻轨”既解决不了交通问题,又增加不了开发用地,反而会破坏珠江沿线的绿地和景观;“环 岛轻轨”试验段与现有公交线路重叠,服务人群很小,如果该“环岛轻轨”仅仅定位为旅游专线,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上投入产出比太小。杨中艺还指出,“环岛 轻轨”需要经过中大北广场、珠江啤酒厂酒吧街、大元帅府等重要景观,对其服务功能影响极大。沿江景观一般是稀缺优质景观,在城市改造过程中加以有效利用将 有利于提升城市品质。如果全部被用于建设轻轨,沿岸景观的开发模式将受到严重限制,不利于其利用的多样性。

环岛轻轨”:

江岸只剩10米宽 对居民造成影响?

杨中艺在提案中还担心,“环岛轻轨”工程会对 江边的许多小区居民造成影响,一些小区离江边最近的岸宽距离只有30来米,作为居民散步、健身、娱乐、自行车绿道和绿化植树的场所,每天人流都在2~3万 人左右。而修建来回两条轻轨需要占用约20多米的宽度,只能留下不到10米宽的江岸给居民,还受到轻轨电车通行的干扰。“环岛轻轨”部分工程建设在排污管 上方,不利于排污管的维护和维修。运营“环岛轻轨”每年要投入上亿元,但从试验段开通后的客流量来看,2015年元旦那天最多也就1万人次,现行票价2元 /人,一天也就收回2万元左右。规划专家袁奇峰教授认为,“环岛轻轨”没有客流支撑,成本无法收回,有可能成为“公共财政陷阱”。

建议:改变一线到底设计方案

杨中艺建议,重新审视原“环岛轻轨”规划设计方案,改变一线到底的设计,通过地铁、公交、轮渡枢纽合理设置节点枢纽站,这些由枢纽站与有轨电车相衔接的线路,可形成由多个小环构成的大环。

他还建议通过现有线网和有轨电车将来的线网,让市民可以轻易到达海珠岛周边的任何区域,可以大大提高组团内和组团间公交系统的送达能力,又不占用江边的狭窄江岸,避免对沿江景观造成破坏。

广州市:环岛轻轨是琶洲公交骨干线

广州市政府在提案答复中表示,新型有轨电车的 主要功能体现为:一是作为中心城区轨道交通系统的加密线和接驳线,二是作为外围新城、城市重点发展区域内公交骨干线,三是作为外围新城、城市重点发展区域 与周边城镇之间联络线。因此,海珠环岛轻轨不仅是旅游专线,还是琶洲重点发展区域内的公交骨干线,以及区域内轨道交通的加密线和接驳线。

提案答复表示,海珠环岛线作为环海珠岛的一条 有轨电车线路,是海珠区沿江公共交通系统的重要补充。该线串联了沿线4座地铁车站、22个公交总站以及12座客运码头,并与其他公共交通系统进行了有效衔 接。 海珠环岛轻轨在设计过程中,有关部门进行了专门协调与处理,确保对景观的保护与融合,提升城市品质。例如通过在试验段轨道上铺设草皮,在轨行区两侧种植绿 篱,对红线外绿道及绿化带进行复原等环境处理手法,实现了交通与城市绿化共享。同时,试验段还将结合琶醍酒吧街打造琶醍临江城市综合体,将啤酒文化、酒吧 街特色风貌与有轨电车融合在一起,形成珠江边文化景观旅游新节点。

在设计上,海珠环岛轻轨试验段还通过在沿线设置多处人行过轨通道,增设上跨滨江路的人行过街设施等方式,加强滨江路两侧慢行交通的联系,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并且在既有排污管道上方,通过现浇钢筋混凝土板跨越管道的措施,确保不影响现状排污管线的维护和检修。

广州的客流强度全国第一

对于海珠环岛轻轨的客流和运营问题,提案答复 表示,环岛线试验段自2014年12月31日试运营以来,工作日日均客流6700人次,周末、节假日日均客流12590人次,单日最大客流25052人 次,日均客运强度1182人次/公里,客流强度居国内有轨电车首位。下一步,海珠区的有轨电车网络将在环岛线路的基础上,统筹考虑规划DH18线,即南中 轴环线。待该线路建成后,可根据客流需求分布,形成“环形+分段”形式的运营模式,提高海珠各个方向的可通达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