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妹辞职照顾老人续:15岁被拐 有过两次婚姻

06.11.2014  12:54

面对非议,李朝润一度显得有些崩溃

医生在讲解郑金国老人的病情

许多社会爱心人士陆续到医院探望

一位来访的爱心人士在安慰满脸泪痕的李朝润

  这些天以来,国内媒体铺天盖地报道李朝润和郑金国的故事。21岁的李朝润勇敢地承担起自己的责任,这让很多活了半辈子的人,都夸不简单。大家可曾知道她的过去。了解后我们才发现,她其实真的很不容易。

  母亲早早去世,父亲也在广东的一处工地上意外从三层高的地方摔下不幸去世,自己直到11岁才历经辗转艰难上了小学,15岁还被拐卖一次,结过两次失败的婚姻……说起这些,李朝润觉得她人生的不幸接二连三。

   即便与牲畜同住一屋檐下仍觉得是最快乐的童年

  贵州省平塘县大塘镇平坡村,在李朝润幼时的记忆里,那是一处遍布农田的地方,有水稻,有蔬菜,有牛。那时候,最高的楼房只有三层,能把裸露的砖头当作外墙可以算得上小康和富足。

  李朝润说,父母去世后留下一间不大的泥浆瓦房和水牛,成了她们三姐妹最后的依靠。因为种种变故,房子的一半还被人为砸烂。“那时候最怕刮大风和下雨,因为一遇到这种时候,我们房间漏水时,比牛睡的地方还不如。”李朝润说,即便在破房里,牲畜和她们同住一个屋檐,但那仍是她所理解的最快乐的童年。

  “因为在天气冷的时候,我们三个可以贴着水牛睡觉,它身上会有热气,很暖和,而且水牛还很听话。”李朝润告诉记者,在被四叔叔收养的日子里,即便被他责骂过,但是有水牛在,她们三姐妹就是无忧无虑的。可是变故再度降临。

   被村里认识的人卖到外地并在2009年生了个孩子

  大约是在2008年,也就是李朝润15岁的时候,在一次帮忙叔叔割完稻谷,喝完糟酒熟睡清醒之后,她竟发现本在贵阳的自己,已身处100多公里外的福泉。眼前出现的那名男子她不久前曾见过一次,印象不深。在无法脱身的情况下,她和这个男子结婚,并在2009年生了一个孩子。

  “后来我才知道,我是被一个村里认识的人卖到了这里。”李朝润回忆说,叔叔虽然曾找过这里,却因为家人生病不得不向这个“丈夫”借了无法偿还的几万块钱,自己失去了再度脱身的机会。

  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李朝润和“丈夫”一家来到了福州连江的贵安附近打工。“我不爱那个男人。”即便甘心接受命运,可李朝润口中始终没有称呼过一次那个男人“丈夫”。他暴力、坏脾气、会自残,导致李朝润从未留恋过那个人,若非一次“丈夫”和“公公”的争吵,她根本没有机会和这个家庭决裂,然后逃离。

   因为害怕和需要保护认识现在的丈夫并结婚

  本以为自由,但是没过几天,贵安附近开始出现贴有自己相片的寻人启事时,李朝润再度遭遇极度的恐惧和害怕。“就在那时候,因为我熟悉的一个好心四川大哥的缘故,我认识了现在的这个老公。”李朝润很坦白,她觉得她那时候需要人保护,两年多的交往,也让她眼中这个觉得可靠的男人可以依靠,2012年她怀孕了,答应了结婚,也准备安心生活下去。

  “后来他变了,一直在意我的过去。”李朝润的婚姻在去年还是发生了变化,感情也破裂到已经无法收场的地步,她说,她没有怪任何人,这次婚姻的失败也并非都是现任丈夫的原因。李朝润说,她还是认了,选择4个月前来到福州,她是希望生活能够重新开始,谁知一周前又遇上了这次意外的交通事故。

  说到挫折和不幸,李朝润说,她习惯了,如果“爷爷”手术好了,她很想找到一份工作继续生活。“我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梦想,哪怕1000块钱包吃住的工作我也会很开心,因为我也可以有钱买几件衣服。”李朝润说,关于高尚,她只理解一点点,因为那个很抽象,“应该就是做到自己的本分吧。”她始终都在恪守本分,她很怕遭受非议,若那样,她根本就不知道怎么做才是正确的。

   选择承担和坚持难得 “好人成本高”影射机制漏洞

  “高尚”、“朴素”,是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文化传播学院院长李双评价李朝润时说得最多的词语。

  李双告诉东南快报记者,虽然当下社会风气沉沦,可是更多的社会群体,他们的品性仍是成善。即便李朝润有错在先,但在遭遇一场超乎自己承受范围和能力的一场救赎之中,她还是选择了承担和坚持,在当今实属难能可贵。

  李双说,认为李朝润对郑金国照料行为是理所应当的人们,思考欠妥。他觉得李朝润所负的责任是有限度的,即便肇事者是一个死刑犯,但在法律的制裁之下,基本的人道仍是不能违背。李双觉得,一个曾经的不幸,可能会促成他(她)的善心,学会将心比心,更会理解对方,而不愿伤害对方;也可能加剧仇恨,选择报复社会,发泄不满。“很显然,我看到的李朝润是前者。

  李双认为,或许胆小的性格、缺乏成长经验,以及特别的生活经历等因素,可能是造成李朝润留下的原因,但是纵观一个事件的背后,一个人作为社会个体,是不可能独立承担事件中完全的责任。“更何况这是一起无意的过失行为而导致的意外事故。”李双说,对一个人善行的不肯定,会促成歪理的滋长。他觉得,社会需要像李朝润这样的人,大家也更应该去帮助这样一个敢于担当的人,社会才会趋于美好。

  此外,李双认为,从另一方面更需要反思的是,但凡类似“李朝润事件”的人,往往都会束手无策,为弥补错误导致倾家荡产也并非个例。“好人成本高”的社会现象,其实也在影射当下的政府和社会机制不够完善,如何健全好人救助的机制,填补这方面的漏洞还需要职能部门的努力。

   老人今日手术呼吁停止捐款

   福州总院将减免费用,鼓楼相关部门将资助 左海社区工作人员将在手术协议上签字

  东快讯 十余万元的善款已经足够解决“爷爷”郑金国的手术治疗费用,身体指标也达到进行手术的标准,此外,左海社区的工作人员也将在手术协议书上签字,国内十多家媒体接连采访报道她的善行……三天时间,李朝润所经历的悲喜两重天,让她觉得足够在有限的人生记忆中留下不被磨灭的印迹。

  “我中午没有吃午饭,都在吃他们送来的零食,太多了,很好吃,如果没吃完,坏掉那就可惜了。”昨日下午的3点,李朝润向东南快报记者大方地递上一包零食,像个孩子一样,和旁人分享着开心的心情,她觉得还是此刻的自己最为自在。因为在之前的五六个小时里,她得面对数不清的送来爱心的人士,还有聚在她面前的那一部部摄像机和照相机。

  昨日上午9点半,福州总院病房楼骨2科304病房塞满了四五十人,热闹程度已经超乎它所能容纳的空间限度。李朝润也数不清自己眼中到底见了多少人,手中接过多少善款和慰问品,嘴里还道过多少句的“谢谢”。“根本没有机会和他们说上几句话,真的很感谢。”李朝润还是觉得有点遗憾。

  “郑金国入院前,身体的各项指标特别是钾都很低,如今已经合乎标准。其实除了治疗之外,也离不开小女孩的悉心照料。”主治医师李先生始终对李朝润不吝赞许。

  如今,陆续进账的十余万元爱心捐款已经足够郑金国进行手术治疗,左海社区的工作人员也将会在手术协议书上签字,福州总院也将会对这次的治疗费用进行一定减免,此外,鼓楼区政府相关部门也将会对老人的术后起居进行一定资助,并尊重老人的意见合理安置。

  经过左海社区工作人员和李朝润的一致协商,考虑到目前已经没有了经济负担,他们也借本报感谢热心人士的捐助,并希望大家停止捐款,把钱留给其他需要帮助的人。而这些善款目前暂由社区工作人员暂时接管,由李朝润、郑金国所在小区的业委会负责人、左海社区专门的工作人员三方监督,对善款的支出和收入,也将实行实名签字的方式进行明细公布,保证善款得到正当使用。

  以上这所有的曾经难倒李朝润的难题,正在逐一解决,李朝润说,她如今唯一担心和牵挂的,可能就是今天“爷爷”的手术能否顺利。